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在不久的2017年,西藏年轻的作家央珍长溘然长逝于世界。我无法想象那么年轻有才华的作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到另外的一个国渡开始了她的另一种生活,而我感到无比的痛心与惋惜的是有多少像我这样直到现在才认识了西藏曾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的著名小说改编的《拉萨往事》,又陪伴了多少人快乐的童年时光,我想她将永远把时间定格在了那年的深秋,俯瞰着她一生都念念不忘的高原。
年复一日,如今走在她曾经在书本里描述过的西藏,心中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我能够有幸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这本书,开始了解了作者、了解了不一样的拉萨、也了解了养育我这么多年的这片土地。
我有幸在我短暂的暑期生活里有机会读完了《无性别的神》以及她的散文整理编辑的《拉萨的时间》,同时我想作者在创造、编辑、出版这本书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我们阅读它花的时间的几倍。而我觉得无论是那类的一本书,都是一位作者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所以需要我们珍惜并认真的对待它。感谢作者的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西藏的美。
她作为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第一批西藏大学生,她以出色的作品给世人介绍一个真实而又不失淳朴的西藏人的生活。这部作品有人堪称是西藏题材的《红楼梦》,正因为她以一个小女孩的一生的成长旅途为主线,讲述了西藏的社会历史变迁,小说以讲述德康家族的兴衰史,来反映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变革。一代家族解体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里面的主人公们随着时间的车轮,往着各自的人生轨道,慢慢地落入了时代的洪流。
她用细腻的笔触,反映了20世纪前中叶西藏社会从噶厦政府官员,贵族家庭,到地层的农奴生活,展现了西藏旧社会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从而突出了西藏现代历史的重大的变革。
作者是用贵族小姐央吉卓玛的眼睛,揭示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的必然崩溃,展示了宗教与政治统治下的人们内部矛盾以及各贵族及庄园里的人性的复杂性。
自古以来宗教在西藏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旧西藏宗教掌握着世俗政权,其影响力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这样,有些鼓吹众生平等的宗教集团对农奴进行了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其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宗教不太了解的民众中会出现盲目信奉宗教或是对宗教言听计从的行为。
小说中奶妈仓琼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她听信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算命人的谣言,认准央吉卓玛是个不吉祥之人从此处处跟她作对,久而久之全家人都为对她无视、冷落,导致了央吉从小被看作是异类,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小孩,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她的一生的生活轨迹。
我想如果她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受别人的冷落,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也许故事会有不同的结局,但是又想一想,面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会有别的女孩子会承受她一样的命运吧。
原本以为入尼后会的她,能够被人高看、尊重、温柔对待,但是现实戳破了她的美梦,看到宗教上的尊卑有别,看到亲戚的虚伪,她那消失已久的孤独、凄凉的感觉又回到了央吉的内心,并且更加强烈的啃噬着她内心深处,这导致了央吉痛苦后的大大醒悟,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在迷失着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央吉终于认识到什么是存在的本质,这些道理寺院中是无法传教的,也是无法解释的,只能有每一个人真真正正地去领悟,去实践,而师父的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对于人来说,宗教不是真的对整理的陈述,而是通往真理的道路,而这真理要靠自己去寻找。虽然小说的结尾没有说出央吉最后的人生道路,但是我想她已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重新地审视了自己,向着平等、向着自由的社会出发。
当然这部作品中除了揭示种种的社会问题之外,我想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作者想要给世人介绍的西藏的独特的民族风情。
作者用典雅隽永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通过细腻的描写,我们能够触摸到高原上飘舞的经幡、听到绵绵的千年的诵经声、闻到浓浓的煨桑的香味、还有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下满山飞奔的羊群和田里辛苦劳作的勤劳的人们,同时折射出农奴制社会里的黑暗与不公平。
就像作家央珍本人所说的:西藏的文学,应该是写出当地人复杂而独特的心灵,写出他们在不同时代的彷徨与犹疑,痛苦与欣喜,而不是把他们简单化与标签化。
我想她的这种观点就同她在这本小说里所呈现给大众的,表达的淋淋尽致。
其中这本小说,第一次让我吸引的是它的题目,无性别的神关于题目可能会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对它的解释。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想表达一种在宗教面前男女平等的思想。因为自古以来西藏的宗教中有很多限制女性的做法,所以可能表达出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
二是我想就像书中的红汉人一样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一种感恩之情吧,因为那些往往对我们有恩情的人,他们就像神一样保护着我们,帮助着我们。
三是作者的观点,表达自己对自然的随意的追求,对生命无常的认同。
另外电视剧改编的《拉萨往事》,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比起小时候懵懂的认知,现在看一看,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收获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