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一书来自范梅楠教授最初的英文原著——TheToneofTeaching.这本薄薄的小书运用“教育的智慧性”和“教育的机智性”,来展示交互性教育实践所具有的一种微妙的、高度规范性的特征,同时也展示优秀的教育者需要具备的那种超越知识与技术的特殊品质。书中试图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反思和检讨,由此提供一个与知识论教育哲学相对的另类思考。
教育的情调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教育指南,而是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让我感受到真正教育者的敏感和机智,让我理解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如何用“心”看教育。
范梅楠教授在书中写道:“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是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和他进行互动,给予他反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我们更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学生以及其他人处在当时情景的身份处境,反思在那样的情境中,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是否有更好的解决策略。在不断的经历、反思中慢慢成长,培养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每个孩子都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琐碎状况,笔者班上有强占他人物品为己用的儿童,有喜欢用拳头表达交流的儿童,有喜欢和规则唱反调的儿童,有不上四点钟课程偷跑出去玩,被发现后试图逃跑的儿童,还有喜欢把“死”挂在嘴边的儿童……这些曾经困扰我许久的问题都可以借助笔者的思维,在感知当下氛围以及细腻地理解儿童如何体验他那时的生活后,尽可能予以最佳的回应。我想,尽管这本书没有明确告知我们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套路方法,却已经从更大范围上提示了我们思考的路径。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培育和保持自己的教育的初心和机智。
读到快要结束时,其实心情是有些低落的,回顾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都是缺乏思考的。但笔者告诉我们,即使现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已经开始思考了,下次需要解决问题,你会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正所谓,“教和育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教和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让我们与孩子相处的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