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亦是语文书的保留篇目。这部小说篇幅不长,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思想将一个普通女性祥林嫂活生生地逼上毁灭之路的过程。
小说以祝福为题。作为小说中心事件的祝福是旧时的一种民俗,是在旧历年底为了感谢当年平安度过、祈求来年幸福的一种活动。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作者叙述的却是祥林嫂悲惨的人生经历,以乐写哀的反衬更显得故事残酷苍凉。
小说几乎一直以祝福为线索进行叙事,在人们祈求福祉的活动中,祥林嫂的死显得越发悲凉。她是得不到幸福的,富人们祈求幸福,和她仿佛毫无关联。祝福发生在冬天,文中的环境描写也以雪为主,作者淡化了对热闹气氛的描写,为文章奠定了凄凉、悲哀的感情基调。回顾祥林嫂的一生,雪总是在不停地飘落,仿佛在暗示着,她的生命中没有春天,只有大雪封山。人间有冬去春来,但她的生命中却只有冷酷的雪,带不来什么温暖的气息。
祥林嫂的絮絮叨叨让人印象深刻,反复叙述的悲伤最后也只会让听众感到麻木。但是,透过她的絮叨,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无辜的女性在封建思想文化的余毒下走上绝路的过程。
祥林嫂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女性,在鲁四老爷家做佣工时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吃苦耐劳,没有许多富家女子身上好逸恶劳的习性。可是,这样一个朴实顽强的人却被婆婆虐待、被周围的人鄙薄,原因不过是她的家庭变故。改嫁后夫死儿亡,丧失亲人的悲伤和村里人恶语伤人的流言都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许,她对痛苦经历的反复诉说让人产生了厌烦,但这不是她悲剧的根源。她无路可走,只能不停地向人诉说,来寻求一点安慰。纵使这是她的性格缺陷,也不忍让人过多怪罪。
《祝福》发表在1924年,当时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时期,但文化的变革需要漫长的过程,旧中国农村的黑暗不可能立刻散去,封建的思想和礼教仍旧让广大普通女性受尽了剥削和压迫。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源于她的改嫁,其实有过好几次婚姻在现代社会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贞节观念在旧社会甚嚣尘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一生只能有一个丈夫,否则就是伤风败俗。这种思想影响、制约着祥林嫂以及她身边的人,让祥林嫂无从逃离别人的歧视和侮辱。
现今社会,男女平等虽没有完全实现,但封建礼教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祥林嫂式的悲剧至少极少发生了。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事情,却是鲁迅先生等新民主斗士毕生奋斗的结果。回顾鲁迅先生的《祝福》,可以读出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曾经多么根深蒂固,而一生奋战在解放人民之路上的鲁迅先生又是何等的勇者,他独立思考,不用存在即合理作为拒绝变革的借口,用自己的笔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向人们昭示着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