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是杀人狂观后感影评

更新时间:2025-01-25 13:45:06 观后感

  《我朋友是杀人狂》是一部由罗斯林奇和文森特卡塞瑟等主演的同性犯罪的电影,影片首播于去年的翠贝卡电影节,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我朋友是杀人狂观后感影评

  电影的原名是My friend Dahmer,直译应该是我的朋友达默,但是我在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却被译成我朋友是杀人狂,本着对悬疑恐怖片的热爱点开了,结果发现是个标题欺诈。

  剧情按照真实事件改编,特意去查询了故事背景,达默确实是个杀人狂,作为铜质他只杀害男性,在杀人以后还会奸尸,并且肢解尸体再吃掉,被警察抓捕后死在监狱其他囚犯手下。

  但是电影几乎没有描述他杀人的过程,或者他被捕以后的经历,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放在达默的童年学校生活,可能是根据他同学的回忆录,也可能是导演故意另辟蹊径,描述是什么让一个人逐渐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这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一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杀人犯的描写,我觉得这可能会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但是只讲到他高中毕业就戛然而止,那()实在太吊人胃口了,加上标题欺诈,只能给三星了。

  首先,电影结构上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看片时,我不知道丹默的故事,看到中途,感觉还没有杀人,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一个怪咖而已,导演到底要说啥,还是一头雾水。带着疑问,我暂停电影,开始搜索丹默,才知道了这位闻名世界的同性变态连环杀手。

  十多年间,丹默杀死17名男性,奸尸、剔骨、冻肉、用酸溶尸、收藏颅骨、炖食人肉,罪行残忍离奇变态,审判时异常平静,最后,监狱犯人知道后都无法忍受,将其打死在监狱。这样一个罪犯的内心世界探究,的确是个精彩的话题。

  导演可能以为多数观众都知道这个罪犯的故事,可惜,我确实不知道,我甚至知道伦敦的开膛手杰克,也许是涉及同性和罪行过于残忍变态,国内介绍确实很少。

  个人觉得如果开场花几分钟闪回一下案件经过,用当时影像资料最好,然后再切回七十年代的丹默高中时代,绝对能让更多观众跟着导演镜头走。

  在故事讲述上,感觉解构杀人狂的成长历程略显肤浅了。

  首先,这个故事是以丹默高中同学的视角展示,自然,相对片面,即使有各种古怪,也肯定看不出来同学是杀人狂,故事单薄了一点。

  其次,既然是想深入探究,可以以同学回忆录为主线,将其整个青少年成长过程都插入进来,事后的多方调查、专家研究、父母访谈、同学回忆等,一定有大量素材可用,综合起来,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青少年成长历程就能立体完整的展现出来了。

  这种故事其实很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和思考,有人会对照自己,有人会对照孩子,大家都希望能避免自己或子女滑入深渊。

  影片中,刻画丹默的成长阴影,只是集中在浮于表面的孤僻古怪、解剖、搞怪、父母口角、冷落、离异几方面,这些显然并不是成为变态杀人狂的充要条件。对于多数人,内向孤僻、父母口角、关心不够、父母离异,甚至同性,多少会遇到几样,甚至比丹默还要惨,可能有阴影,但并没有都长成一群变态杀人狂,因此,电影探究的深度略显肤浅单薄了,并没有触及丹默的内心世界,也没有给出观众想要的答案。

  破裂的家庭、自闭的性格、成长的痛、被压抑的性,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突破口来宣泄。这部电影独到之处在于他的角度和立意,它不是去讲述一个杀人狂大开杀戒的故事,而是从小处着眼带领观众去观察一个少年如何一步步的走向这个自我毁灭的过程,并试图探讨其社会根源。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对Dahmer的诠释与刻画,也充满了人性关怀。这是一个痛苦与纠结的过程,理智让他多次放弃行动,但被欲望唆使的冲动愈渐强烈,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之路,电影也到此戛然而止。整部影片节奏明快流畅,男主角的衬衣好美,眼花缭乱,可以来一场复古的时装秀。

查看更多
标签: 上海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68560/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