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就像一串钥匙,它为你开启一扇扇看待世事的门,带你去发现新鲜的事物,了解未知的世界,去认识未曾相识的人。有时候,只是某一页的某一句话,就突然开启了你思维的闸门,让你陷入一阵思索、一段回忆、亦或一种遐想。读书,就是这样在已知与未知的交接中激发热情,在思维与文字的碰撞中迸发思想。
2004年,轰动一时的中法文化年在中法两国掀起了一阵异域文化的热潮。也引发了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的时尚,中国又相继与美国、泰国、俄罗斯等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文化节或文化年。我曾想,为什么这一创新的国际文化活动首先在中法两国而不是中美或中英之间展开?看了《希拉克传》,我从中找到了渊源。原来,希拉克总统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简直可以用酷爱形容。在他总统办公室的抽屉里,少不了的一样东西是中国的诗词。不仅喜爱,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他甚至可以专业地讲解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次,在飞机上他和他的办公室主任同样喜欢中国文化的德维尔潘谈论中国的古董和出土文物,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希拉克是一位文化修养和品位极高的政治家。据说,1989年希拉克在市政厅设宴招待新加坡贵宾李光耀时,曾同来宾们讨论起中国的陶瓷艺术,出席宴会的人对其渊博的东方文化历史知识无不感到惊讶。这让我格外地平添了对这位总统的亲近感。
后来看了电视上对当时的驻法大使吴建民的采访,我确切得知,正是基于这位总统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在两国元首的友好磋商下,在吴大使的慧心安排下,促成了中国文化节在法国的举办,继而延伸为中法文化年的开展。文化年结束后,两国的文化交流并没有止步,中国文化在法国依然延续着它的热度。在巴黎专门建了一个中华博物馆,以完全中式的装修风格和陈设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民族魅力。因为有这样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总统,法国的民众也普遍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大地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政治上的开放,外交上的智慧,直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加强了文明的沟通和理解。这让我感到和平友好是多么的重要,也让我想到,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是经济互动的全球化,更是文化开放、理解、包容的全球化。
在对待中国的外交关系上,可以说希拉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上台后同中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抛弃了前任总统密特朗带头谴责中国人权、向台出售武器等错误做法。在1997年4月联合国人权会议期间,指示法国政府不再参加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此举带动了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纷纷退出,致使这个年年都由美国导演的反华闹剧又遭惨败。
我想,希拉克总统的魅力,正是来自他人格的魅力:热情、谦和、知识渊博、又有胆有识。
希拉克给我印象强烈的是他在国际政治中,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坚定的立场。我们还记得,在伊拉克问题上,他公然反对战争,断然拒绝与美、英合作,顶住压力,站在国内人民的立场、站在世界人道主义的立场、站在一位总统高瞻远瞩的立场,坚决不出兵。显示了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的冷静、强硬和远见。也许,这颗种子就是从童年开始萌芽的。
传记中写道:1942年,德国侵占法国。9岁的雅克在雷诺尔的一座高山上参加了土伦军舰的葬礼他回忆说,我看到了烟,听到了响声。回家后,父亲和母亲告诉我这意味着什么。就这样,我,一个孩子,对政治错误有了第一次的认识。自然,我没有能力表达我的感受,但我感觉到,有时某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而人们又不能去阻止它。土伦唤醒了我广义上的政治意识。我懂得了,高层的一个决定,或一个犹豫不决,都可能直接毁灭一种力量,并葬送一个民族的命运。当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后,这颗政治意识的种子也长大成熟了,成为总统心中的政治信念。
在希拉克时代,他开辟了中法友好关系的新纪元。凭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希拉克赢得了国内民众的爱戴,赢得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
从兴致勃勃地打开这本传记到爱不释手地把它读完,越看越着迷,越迷越爱看。当一位总统的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如此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的感觉就如同亲历了一次高端访谈,且不谈敬佩啊、崇拜啊这些感受,仅仅是了解了希拉克这个事实,就足以让我兴奋不已了。真的,我很庆幸结识了这样一位朋友,一位有着睿智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人格的魅力的朋友。当然,还得感谢把他介绍给我的另一个朋友《希拉克传》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