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情,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一直擅长那些事。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每个人都要警惕这种能力陷阱,这是一种让自己陷入温柔乡的陷阱,最终会导致不思进取,成为井底之蛙,当有新机会时我们再也跳不出井口。
这方面我很有体会,刚毕业的时候,在程控机房上班,一直做用户数据,局数据,处理障碍,也写点小程序,出去装一下电话,对我而言没有什么难度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工作环境很舒适,比父母收入还高,闲得来经常我拿起重庆商报上的招聘信息来看,也寄一下应聘资料出去。第一家日资企业,招移动业务的人才10人,只有我一个女生,以第2名的身份入围,要求辞职到广州参加英语培训,然后选派到美国培训。我就有点犹豫。一是害怕和那么多男生竞争,二是害怕万一英语培训没过关,现在的央企单位也没有了,所以就没有去。第二次招聘是广东中山邮电局招成熟人才,收到录取通知以后也是没有去,当时就是觉得中山是小局,重庆是大局,加上当时交通不发达,坐火车要两天两夜,坐飞机要介绍信,也没有去。这两个机会现在回头看都是会深刻改变我的命运,但是没有抓住。后面我一直在想,我难道要在这样的机房工作一辈子吗?工作日复一日是透明化的,从早上醒来就看得到上班下班的情况,可以一直看到退休,我不想一直做重复的工作。我就下了决心,我要到市场去。后面政企客户部应聘,增值中心应聘,我都不放过机会。最终如愿到了前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庆幸自己,没有陷入能力陷阱。市场是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写作水平,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积聚人脉能力的地方,不能正常上下班,收入指标始终高悬头顶,客户和领导都喜怒无常,需要揣摩,同事之间也是每天上演宫斗戏。每一天醒来都不晓得第二天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局面,一切都是未知,充满压力和新奇。
在市场前端的工作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决断力,判断力,抗压能力,让自己在后面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始终有勇气去进入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尝试,不惧失败,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避开了能力陷阱,我们会有更远大的前程。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读此书后,最大的印象有以下四点,串起来,实质就是如何改变自己。
首先,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不自禁地掩饰了自己的劣势。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但我们确实很难发现。很简单,当一个擅长羽毛球的人,面对篮球和羽毛球两种选择时,自然而然会选择参加羽毛球活动,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但正因为这种“正常”思维,恰恰就限制了我们全面发挥自己本有的能力——我们的羽毛球水平会越来越高,但也放弃了其他球类水平提高的机会。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一大陷阱,我们一步一步跳进这个能力陷阱,越来越深,一旦环境改变,我们便很难从中跳出。所以,能把自己不擅长的事做好,将短变长,那才是高人。思想上承认这点,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的短处。人们总有个习惯,就是总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对事物的评判,不管是客观地看、主观地看,还是什么其他高大上的套路,有一点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这就必然限制于自己脑袋的知识储备,也必然会出现你认为绝对的事偏偏就出现了你想不到的结果,你认为自己没有的短板偏偏就会在事物中反映出来。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二大陷阱,所以,能主动发现甚至被动发现自己短板,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发展方向。
再次,大多时候,我们就算看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找千万种理由来“说服”自己那不是问题。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三大陷阱。这种例子大概有两种,要么是一旦发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是外界的客观影响有多大、多深;要么我们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因为思维定势以及所谓的习惯等因素,大多只是会停留在意识上的承认,因为既有的各种阻碍实在难以在行动上改过。所以,能发现问题所在,还能将改变付诸于行动、敢于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下前进,才算是踏上成长的道路。
最后,我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先思考后行动”思维所限制。诚然,先想后干,三思而行,往往事物会更稳妥,但这仅局限于做已经确定了的事。而学习新事物、尝试做改变,则需要先行动后思考,因为只有实践过了,才知道改变后的事物趋势,否则还是在老路子上徘徊。这也是能力上的终极陷阱,如果总是以自己擅长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短板,往往转了一圈短板还是短板,因为根本上、实质上的内在因素并没有改变。所以,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先从行动上出发,反过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若想成为一名优秀领导,首先就要行动上表现的像一个领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文秘人员,首先要多去实践再来总结。所以,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成长的道路就是需要这一步又一步的行动。
扬长很必要,但如何将短变长才是王道。(郭楚材)
很多时候,我们定义自己的工作是基于现有的技能或者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在能力陷阱部分,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职场的典型现象。当我们越来越出色的完成任务时,越来越表现的成为团队无可替代的那个人物时,越来越表现的乐于当下的工作和成功时,其实在无形之中我们已经禁锢了自己的能力圈,深深的扎在了某个范围之内,并且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能力陷阱。
很多让你引以为傲娇的事情,就会阻碍你去做其他那些让你成长的事情。
在人际交往陷阱部分,作者提到人际关系非常重要。领导者与各领域的人才建立关系,以寻求合作和帮助。衡量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判断自己是否与他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是否与更多人保持连接、是否在动态的扩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我们要像领导者一样思考,打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真实性陷阱部分,作者提到我们在做事情时,很多时候表现的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要学会随意应变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像艺术家一样去提高自我;我们应该用自我的内心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极易陷入迎合他人、僵化做事、紧张焦虑等的状况,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听从自己的本真和内心去工作,这样反而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表现。
这里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个人的品格和素养非常高,如果不高的话请持续不断修炼自己;第二是个人通过放松、大度、豁达等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现实中真正做到的话比较难。
过去我们做事情的思路是先设定目标,然后再行动,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想清楚,你怎么做这件事?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却颠覆我们的认知,就是要先行动,再思考,这听起来确实很奇怪,但是我们细细想来,那些事先进行的思考不仅会困扰我们,还会阻碍我们行动的步伐,因为很多事情没有办法真正想清楚再做。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成长,请试着学习那些已经成功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做的过程中再不断思考,不断的,慢慢的理解一些事情。
当然,不是说做事之前不用思考,而是当我们需要往更高的层次去努力,去发展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是超出我们现有的认知的,因为此时此刻你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才会在思维的陷阱中难以脱身。
亚里士多德其实在2000多年前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多做好事就变成好人。就是你怎么样才能变好人,不是说你突然变成了好人再做好事,而是你每天多做好事,做着做着就成好人了,这是2000多年前的智者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
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只有改变做事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就是先行动,再思考的过程。
本书将突破陷阱分为三步走,第一是重新定义你的工作,第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是改变做事的方法。
第一、重新定义工作。我们都知道避免能力陷阱,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意识到,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会像毒品一样的上瘾。有些人特别不愿意变化,所以这些人往往就丧失了机会。这也就是能力陷阱特征之一: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力陷阱特征之二:拒绝变化。
很多人当你擅长了某一方面之后,一旦出现变化,你的第一反应是,你为什么要变?因此,要感知生活中的机遇与选择,将想法和个人经历相结合,把工作变成增强自己能力的平台,除了应对日常工作,还要向领导和有领导能力的人去学习,锻炼自己的领导力。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陷阱中存在自恋原则(跟自己价值观相近的人交往)、懒惰原则(只跟自己挨得近的交往)。
自恋原则,也叫相似原则,我们有相似的出身,经历,背景,来自同一个城市,我们是校友,甚至是有同样的敌人都可以成为交友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会很舒服;
懒惰原则就是只和我们挨得近的人交往。这两个原则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人际交往陷阱。就是因为我们只和认同我们的人在一起,只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潜意识提醒自己——人际交往不要太功利性。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和哪个人的交往不带有功利性呢?换个角度思考,我们相互之间的交往、联系,可以互相之间提供帮助,为什么非要把这样有意义的交往贴上功利性的标签呢?
因此,本书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要利用人际关系网格,感知发展趋势,并寻找机会,与各领域的人建立联系,跨领域合作,创造更多价值,避免群体思维。
第三、改变做事的方法。就是要去寻找一个不同方向的发展。这也就涉及到第三个陷阱,叫做真实性陷阱。我们都会经常说或者听别人说,我要活的真实一点,我要做我自己。
作者年轻的时候就有一段经历。他在哈佛大学上课的时候很紧张,他就向老教授请教怎么上课,老教授说做你自己,结果这个作者是很学术化的一个人,她就一直在不停的板书,结果学生就不买账了。后来老教授说你来看我怎么做我自己的。结果老教授上课的时候不仅来回在教室边走边讲,还没事拍拍学生的肩膀,这你受得了吗?搞了半天,做我自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不要让“做自己”限制你的改变,很多人说我要做自己,内心更多的是在抵触变化,只是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学习,这就叫做真实性陷阱。而我们想真正的提升自己,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
本书最后一章,作者谈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常见的有五个阶段:1、发现差异(发现与他人的差异和不足);2、只加不减(在不改变的前提下提高自己,增加了额外的挑战);3、混乱迷茫(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陷入短暂的混乱和迷茫,无法选择到底应该做什么);4、重新设定前进方向(我们应该重新规划并设定前进的目标,明确清晰的方向);5、内在化(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内化的力量,也即是内驱力驱动我们成长)。
总之,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位领导者,按照领导者应有的特征和能力去要求自己,并且开始行动。我们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向外看,而不是局限在内部;建立应有的人际关系网络,维持并更新;以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去做事情,做最好的自己。最后的最后,我们要靠自己的内驱力去行动,行动,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想和说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