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贩卖磨难和眼泪的电影。”
导演郭柯说,他也曾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去刻意地设计情节,让电影更加跌宕?
“熟悉之后,她就是普通的老人,会把你当作她们自己家的孩子。而你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
所以,不用担心小孩子会看到过于残忍的画面,反而会认识生命的坚忍和伟大。
不够艺术
只为“真实”
在说电影之前,我们还是要说一下历史,二战期间,日军为了保证自己的“战斗力”,超过9个国家和地区约40万女性被关进了慰安所,仅中国1937-1945年,至少20万的中国女性被强征为“慰安妇”,2014年,仅存22位,2017年仅剩9位,就在电影上映前一天,女主角之一黄有良逝世。片中的老人仅剩8位。
在《二十二》之前,导演还有一部片子叫《三十二》,说的到2012年为止中国大陆仅存的三十二名“慰安妇”,选取了其中较为典型的韦绍兰的故事。韦绍兰奶奶曾经被日军强迫做一段时间的“慰安妇”,逃回家时却怀上了日军的孩子,《三十二》主角便是奶奶和她的“混血儿”儿子罗善学。打光、配乐、镜头,整部纪录片弥漫着悲伤的情绪,让人看了为之愤怒和悲怆。
而在《二十二》中,我们只看到零零碎碎的絮絮叨叨,奶奶们生活的日常。没有剧情,没有配乐。
如若说音乐,印象深的大概就是毛银梅奶奶唱起的小时候的朝鲜族歌谣,她是韩国人,逃难到中国,然而厄运难逃,这么多年过去却还能唱起那歌谣。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那边的那座山便是白头山吧,冬至腊月也有花儿绽放!”
末了忍不住又唱起了《桔梗谣》:“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满满地装上一大筐。艾嗨艾嗨哟,艾嗨艾嗨哟,艾嗨哟,多么美丽哟,多么可爱哟,这也是我们的劳动生产。“
让人不禁联想,这位饱经命运摧残的老人,曾经也有快乐的少女时光,曾经也做过乐哉的小孩吧。
苦难过去这么多年,如今她们是不是仍然悲惨。在我们看来,是的。贫穷、寂寞、阴影。但是在她们眼中,不是的。她们有说有笑的活着。
不需跌宕
活下去本就是伟大
韦绍兰奶奶拿着很少的低保,很多人会担心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她说:”会用就够了。“
我们以为会怨恨命运的不公,经历的苦难,她说:”这世界这么好,现在我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
图中最右的这位奶奶,有家人,喜欢打牌,偷偷拿出一块钱到牌桌的那个镜头,真美。
还有一位奶奶,生活在土坯房里,吃的东西也不好,却她养了好几只野猫。养猫妈妈养猫娃娃,以前一个人都不好好做饭,现在好的先给猫吃。
历史的巨大苦难降落在弱小的她们身上,在过去七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难以想象,她们是如何消化和承受的。
她们中的有人因此终身不能生育,只能领养了小孩,有的还被打成了残疾,老了住在养老院。有的要受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而她们坚韧地活到了现在。
“换了是我,我会仇恨害我的人,我会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阿婆们都很坚强,她们的心里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充满仇恨。”关注她们的日本女留学生米原麻衣这样说。
“阿婆看见日本人的照片没有哭也没有生气,她笑了,说,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
影片的最后,一位奶奶说,希望不再有战争,因为有战争就有死亡。
历史的苦难之于她们,原是最深,如今她们却这样豁然面对。
抛开历史意义,她们也是平凡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女性的坚韧和生命力的强大在她们身上昭显,正是这电影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