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人史读后感:流放者重生的热土

更新时间:2025-02-04 21:10:58 观后感

  这一本说讲诉了流人现象,他们背井离乡,向着一片冰冷蛮荒的地区前进,他们重新在流放之地融入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芬芳,留下了不朽的黑土地精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流人史读后感:流放者重生的热土,快来看一看吧。

中国流人史读后感:流放者重生的热土

  《中国流人史》作为第一部全面阐述流人历史文化现象的鸿篇巨著,是李兴盛先生在其《东北流人史》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的。因此,关于黑土地与流放者的论述,无疑是全书的亮点之一,读后令人颇生感慨。

  当年,从白山黑水间走出的满洲人,以其淳朴健勇的八旗兵一统天下,成为中华大地新的统治者。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了保护龙兴之地的龙脉风水和独享人参、貂皮、珍珠等物产资源,满清王朝竟对东北大地实行了长期的封禁政策,修筑了规模浩大的柳条边墙。正是柳边封禁,将东北大地孤立隔绝于中原文明之外,使这片曾经喧嚣的龙兴之地日渐沉寂,陷入萧条、归于荒远。从此,成为一个令中原人闻之变色、毛骨悚然的地方,一个大清王朝治下的苦寒之地、流放之所

  从顺治年间到乾隆朝,作为黑龙江地区的正直、经济、文化中心,宁古塔是接收清廷流人最多的地方。这些流人中,多为明朝官宦达仕和江南望族才子,如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江左三凤凰之一的著名诗人吴兆骞;以治学著称的安徽桐城方氏家族,还有江南才子张贲、侠义儒商杨越、文人金圣叹家属、明末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

  当年,这些流人以悲苦决绝之心,背井离乡,向着一个冰冷蛮荒的未知世界一路行来。当他们历尽磨难、生死辗转,终于到达宁古塔时,早已是生不如死、心如枯井了

  然而,与满清统治者的意愿相反,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那些在冰天雪地间生息的人们,不仅以黑土地般深厚、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流犯,还以淳朴善良、豪侠义气的民俗民风,给了这些刑余之人意想不到的尊严和温暖,也唤起了他们生的希望。面对这些有学问的客人,老百姓纷纷尊称他们哈番,那是对官员的称呼。宁古塔将军巴海等人更是豪爽开明、极少民族偏见。他们出于对文化人的尊崇,纷纷与之交为好友,待以殊礼,暇辄引接,与共谈论。因不忍这些文弱书生充当苦役,还主动行文报请朝廷令每人纳粮一石,免其役,让他们或生理耕种,各就本人所长。于是,久负才名的吴兆骞,以己之长开馆授徒。教书之余还被巴海将军聘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其两个儿子读书;慷慨任侠,尚气节、好交游的杨越,倡满汉人耕与贾,一面传播先进耕作技术,一面倡导易市。其妻范氏善烹饪,便开一糕饼铺,每日食客盈门;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因精于医药,便坐堂行医,深得当地百姓的尊敬,还一度被任命为宁古塔的医官;鸿儒张缙彦与方拱乾、吴兆骞、杨越、张贲、祁斑孙、陈志纪还成立了诗社七子之会,或雪窖联吟,冰天共酌,或商榷国史,酬唱诗歌;张缙彦还带来歌姬10人,使塞北寒山响起了昆弋名曲、丝竹之声

  社会的尊重与需要,终于使这些流人在流放之地融入了新的生活,绽放出独特的生命芬芳,他们悉心体察这里的山山水水,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著书立说,传之于世。方拱乾的《绝域纪略》、吴桭臣的《宁古塔纪略》、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杨宾的《柳边纪略》、吴兆骞《归来草堂尺牍》等,都为白山黑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写真。

  当年,京城一些文士送别吴兆骞时,对他即将投身塞北绝域,曾发出了绝望的感叹: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许多年后,吴兆骞的儿子吴桭臣,却以其亲身经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宁古()山川土地,俱极肥饶,故物产之美,鲜食之外,虽山蔬野蓛,无不佳者。皆无所属,任人自取。民风大率信义为重,路不拾遗,颇有古风。方拱乾亦称宁古风俗臻无为之治。并赋诗曰:死地原生地,穷途非畏途。人稀逢客喜,德薄不邻孤。

  公元1681年的秋天,在宁古塔生活了23个春秋的吴兆骞,终于获准还乡。三年后,身患重病的吴兆骞在弥留之际,竟对着儿子发出了最后的向往: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携归供膳,手采篱边新蘑菇,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焉!

  也许,是那丰饶广袤的黑土地和她胸膛奔涌的滔滔江水,令人魂牵梦萦,也许,是那山水孕育出的豪爽豁达、淳朴善良的乡亲,令人难以割舍总之,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它接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历的人们,并与他们在此沟通、交融,直至生死相念,同归自然哪怕在人为制造的荒原上,仍能构筑出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说到黑土地,现代人似乎马上会联想到荒冷,进而更习惯于北大荒的称谓。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就会惊奇地发现,那荒冷只是它短暂的休眠期。其实,从中原大地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夏、商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远古先民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写就了豪迈、辉煌的发展史,此后,又建立了北魏、辽、金、元、清五大王朝政权,打破了长江、黄河流域文明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隔绝状态,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中华文明华夷互变、多源一体大格局的形成以及国家疆域的开拓、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片热土养育的人们一直坚守着亲自然、重情义、尚健勇、容天下的黑土精神

查看更多
标签: 童年 影响 本书 环游 地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78662/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