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特廖娜的家》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5-01-16 06:43:07 其他读后感

  很喜欢小说的结尾:“我们大家就生活在她的身边,却没能理解,其实她就是一个圣徒,民间谚语常说,没有这样的圣徒就不会有乡村。就不会有城市。就不会有我们整个地球。”玛特廖娜,一个看似再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形象,为什么对于作者来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玛特廖娜的家》读后感1000字

  看看玛特廖娜的生活:早年丈夫赴战场,不知生或死。六个子女相继夭折死去。大半辈子都在农场勤奋地工作,后来却没有领到退休金,老来为了争取退休金四处折腾,生活极其地困难,一直陪伴着她的只有那在别人眼里破败的木屋。在糟糕的生活面前,玛特廖娜没有过多的抱怨,“她那满面的愁容没多久便消散了。我发现,她有个恢复心情的好法子----做事。”玛特廖娜就是隐忍地、平静而又坚强地面对苦难,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除了坚毅的品格外,玛特廖娜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不仅是集体农庄,任何一个近邻远亲都会找玛特廖娜帮忙,而玛特廖娜也总是不会拒绝,也不会索取报酬。法伊捷要求玛特廖娜拆掉她的正房以运输木材给吉拉建房子,玛特廖娜也没有拒绝。特廖娜是如此的善良、温顺。

  玛特廖娜在运输木材的过程中,不幸地倒在车轮下。她死后,有贪婪的法伊捷仍在盘算着木材,几个妹妹也在盘算着争夺玛特廖娜剩下的仅有的遗产----木屋。亲情淡薄,亲戚们关注财产远远高于玛特廖娜的死。在哭丧的那些泪水中,不是对玛特廖娜的悼念,而是“一种策略。”这些虚情假意,冷漠做作让人心寒。自私的、虚伪的人们与玛特廖娜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人精心盘算,自以为聪明,嘲笑玛特廖娜那样的“傻瓜”。

  当身边的人被物质世界腐蚀时,玛特廖娜始终保持着精神的净土,在她身上有作为“人”而应该有的品质。要谨记,我们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金钱财产的奴隶和附属品而存在。

  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推进社会发展,物质生活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精神世界。假若人人自私自利,成为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道德体系崩塌,哪怕是物质多丰富的社会,没有一种内在精神支撑,也不过是个空壳,是经不起推敲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像玛特廖娜一样保持纯粹。

查看更多
标签: 骆驼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85949/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