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悲歌——《别云间》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08 17:09:22 其他读后感

  1647年,明末爱国诗人夏完淳在家乡松江华亭被捕,《别云间》作于他离开故乡解往南京的时候。华亭,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曾经养育过徐阶、徐光启、董其昌等人才,当然,还有夏完淳。

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悲歌——《别云间》读后感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夏完淳之父夏允彝是民末有名学者兼诗人,曾和陈子龙一道组织入社,一起组织、参加抗清斗争。完淳生而早慧,天赋很高。据说他七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就留心国事,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

  可是自从1645年,明亡以后,美丽的华亭不再美丽了,夏完淳揭竿报国,束发从军,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抗清运动中,此时,他年仅15岁。1647年,等人上书鲁王事泄,致使他在家乡被捕。夏完淳从容地告别母亲,不久以后英勇就义。

  读完这首诗,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抛弃,不放弃,也许我们不会成功,但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已经努力了。我相信,这正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在江南各地相继沦陷后作文,曾经辉煌的江山变得暗淡无光,仿佛在默默无语中抽泣。当家国沦亡时,忠君变成了爱国,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也许有人对君主心怀不满,但谁也不能容忍敌人践踏国家的土地,残害国家的人民。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欲别故乡难这一句。诗人的家中只有嫡母、生母和姐妹,因为他常常辗转奔波,为了抗清,他卖掉了家产,无法供养母亲,使嫡母出家,生母寄居在亲戚家里。还有他的妻子,刚刚十八岁,已经怀孕,就失去了丈夫。也许,夏完淳对家人怀有愧疚,但他只是把这种愧疚浓缩在短短的5个字中。读到这里,我唏嘘不已。在这看似平淡的语句中,透出了无限的辛酸。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正像作者《狱中上母书》所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时,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感动不已。

  17年,或许很短暂,但这短短的17年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愿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夏完淳。

查看更多
标签: 英雄 读后感 爱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40163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