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再读,但这已远远不只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每一次的重温都如开启新的通向作者思想的大门,感觉离那个时代和那群人越来越近了。
偏见是海,傲慢是船,这船永远也靠不了岸,因为这海就是他的家;这海虽有惊涛骇浪,但却始终如一的载着她的船,纵使想要惩罚也只不过掀起个看似可怕的浪,使船又有了与她搏斗的机会,永远也不会厌倦……在这海和舟的故事里蕴涵着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因为有了这些才使我们对于这样平凡的景致有了欣赏的价值。
奥斯丁在乡间三四家人家的背景下,娓娓的诉说了婚姻的规则,有时太过现实让人觉得爱情与婚姻是世上最可笑的事。书的开头那句举世闻名的“真理”便说明了婚姻纯粹是个经济问题、生存问题。没有财产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嫁一个有钱人,否则是没有出路的,这对于班纳特一家来说也同样适用。
书中有很多婚姻关系:吉英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韦翰与丽迪雅,柯林斯和夏绿蒂……所有的婚姻都或多或少的有经济原因。彬格莱先生年进四、五千镑,达西先生年进一万镑,这些都是造成班纳特太太脆弱神经的原因。柯林斯和夏绿蒂以最高的速度完成这种标准化的婚姻让人也为他们感到难堪。采取纯粹的赤裸裸的交易方式是那样的仓促又不合乎规则,至少得有个从相识到谈婚论嫁的机械过程吧,可这就是除去表面的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只是太赤裸裸让人难以接受罢了。
韦翰与丽迪雅的婚姻就潇洒多了,完全出于冲动,私奔了,但最终依然得靠达西的钱来摆平。
再说说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他们依然摆脱不了金钱、地位的围城,这使得达西产生傲慢的态度,使得伊丽莎白对他一度十分厌恶,偏见油然而升,误会正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越积越深。但有个问题:在那个社会这样不平等的婚姻又是怎样促成的呢?我想这应该与金钱无关吧,这完全是礼仪的问题了,也就是傲慢与偏见的问题了。故事从一开始达西傲慢的拒绝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并认定她有那些不体面的亲戚,使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到后来又因为拆散她姐姐的婚姻和韦翰的事都使伊丽莎白心中怨恨加深。但最终的化解也正是因为达西意识到了自己的居高临下而彻底改观而成功的,举止和礼仪使伊丽莎白看到了一个新的达西,当然还有他为她所做的一切都使她不由自主的爱上了这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人。他们两个人就像是海和船一样的不能分离,相互依存,少了任何的一方另一方都无法继续,他们的爱情就如同波澜不惊的海面下蕴涵着无限的生机。
奥斯丁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她的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却揭露了当时时代的思想,还有她那描写刻画人物的本事也确实了得。有些人物虽然只是陪衬的,扁平的,如班纳特太太、柯林斯牧师,只有个基本特征,但却恰倒好处,像伊丽莎白和达西便是完全立体的描写,性格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是动态的。无论是扁平人物还是立体人物,都呼之欲出,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伊丽莎白爽朗、俏皮的笑声,班纳特太太那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柯林斯牧师滔滔不绝的废话……这也是一部讽刺的喜剧,小说中的人物无所谓好坏,只是都可以用来做揭示现实的嘲讽的对象,我觉得这是奥斯丁的高明之处亦是她文学的精髓部分。
那么这样一部具有观察的深度和才气横溢的讽刺,并且凝练成具有喜剧光芒的杰作,怎么能够只读一两遍就收手呢?
虽说是再读,但这已远远不只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每一次的重温都如开启新的通向作者思想的大门,感觉离那个时代和那群人越来越近了。
偏见是海,傲慢是船,这船永远也靠不了岸,因为这海就是他的家;这海虽有惊涛骇浪,但却始终如一的载着她的船,纵使想要惩罚也只不过掀起个看似可怕的浪,使船又有了与她搏斗的机会,永远也不会厌倦……在这海和舟的故事里蕴涵着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因为有了这些才使我们对于这样平凡的景致有了欣赏的价值。
奥斯丁在乡间三四家人家的背景下,娓娓的诉说了婚姻的规则,有时太过现实让人觉得爱情与婚姻是世上最可笑的事。书的开头那句举世闻名的“真理”便说明了婚姻纯粹是个经济问题、生存问题。没有财产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嫁一个有钱人,否则是没有出路的,这对于班纳特一家来说也同样适用。
书中有很多婚姻关系:吉英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韦翰与丽迪雅,柯林斯和夏绿蒂……所有的婚姻都或多或少的有经济原因。彬格莱先生年进四、五千镑,达西先生年进一万镑,这些都是造成班纳特太太脆弱神经的原因。柯林斯和夏绿蒂以最高的速度完成这种标准化的婚姻让人也为他们感到难堪。采取纯粹的赤裸裸的交易方式是那样的仓促又不合乎规则,至少得有个从相识到谈婚论嫁的机械过程吧,可这就是除去表面的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只是太赤裸裸让人难以接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