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迪的《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近期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品汇集了作者近年来警察题材的书写,延续也深化了警营作品抒写的向度,热情歌颂了人民警察,是有筋骨、有温暖、有新意、有深度,充溢着正能量的中国故事。
在艺术技巧的审视上,这位总是穿着红上衣、戴着浅棕色墨镜的年近七十的老作家,他的警察题材的作品已经显现了比较鲜明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语境。这个审美语境的形成,由三方面组成:一、警察题材的平民化、底层写作;二、人性化写作,或叫人格化写作;三、幽默、诙谐、趣味等等。
平民化、底层写作,是李迪一贯的追求。李迪在作品中写的都是普通的警察,片警也好、狱警也好、便衣也好、所长也好。他北上南下,采访了数百位民警,深入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处,把崇敬和温润的目光,虔诚的热情投向他们。摆摊的王所长、喊话的马警官、开茶馆的郭春华、敲锣的杨苗江、快乐的王警官等等,歌颂他们秉持理性、平等的姿态,积极主动为百姓、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公民的权利、公民的尊严、公民的安宁、公民的财产。化解矛盾,转化矛盾,表现了优良的职业伦理、业务素养、智慧操守,人物生动鲜活、灵动可感。
李迪警察故事的人文精神和法制信念,或有现代性的文学精神,或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看起来,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很轻松,但正是由于作者身入、心入、情入警察生活,在复杂的世道人心之前表现出的超越与调整,所以读者不仅看到的是赞美,是歌颂,也感到一种反思,一种批判,或者说是一种救赎。王所长摆摊的时候发现,真有疑难杂症的人寒了心。为什么寒了心?是因为有的警察不好,过去的一些事让这些人有伤痛,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开口。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要看你是动真格的还是作秀,这是《王所长摆摊儿》中的原话。百姓寒心,就说明我们有的官员也好,警官也好,说官话不办事,说套话推诿,把人民的概念图腾化、空心化、花架子。警风、警纪不严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程度还是存在的,从这个方面积淀下一定的沉疴和病症。在《老郭开茶馆》中,社区居民董老头说:现在的社会好比一部机器,好多零件有问题了。这也反映群众某种程度的不满情绪。我们可以看出在作家李迪这种轻松的、表层的叙事中透射出的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学精神、一种批判精神、一种现实主义精神、一种忧患意识。所以,他揭示出对社会的文明、社会的有序具有结构意义的问题。比如有的民警、所长为帮百姓把事情摆平,很多时候是靠人格、意志、爱心、耐心、责任,以及人脉解决的,并不完全是靠法律和规则。所以李迪作品中这种人性化、人格化模式的色彩很重。我说他是人格化模式的抒写,这个色彩构成了李迪创作中的一个特色,也建构了他的审美话语语境。这是最鲜明的一点。
李迪的作品隐喻着我们应该有完备的法规、完备的条例和契约。例如,王所长为居民解决户口,解决住房扰民问题,解决小狗咬人问题,还有其他一些故事,在关键节点上都是靠个人关系,要么碰上战友了,要么碰上熟人了,解决问题常常是靠着人情、靠着人脉。在李迪的作品中,有一句很平实的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在中国,没有好办的事,但是又没有办不好的事。这里面蕴含着他对生活的体察,对我们社会生活复杂性的了解,实际上他这种轻松的叙事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背景之下的。可以说从社会的维度看,李迪的作品显出了一种立体感。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他作为参会的政协委员,参与讨论了民法总则。这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标志着中国法律的进步,让公民权利从法律上、从契约上、从制度上得到保证,而并不仅仅是靠一个好警察去把握个人的忧伤苦乐命运。我的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达到这样一个文明有序的程度还得靠健全的法制。
幽默、诙谐、趣味,是李迪作品的艺术风格。可以看出作家对笔记小说、话本等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古今中外名句、名典随心地化用,加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隐喻性。特别是细节的生动、精致,能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租房,断电,乱收费,团伙闹事,两地分居,这些事都写得妙趣横生。细节激活人物,细节激活生活,细节激活现状,细节激活世道人心。李迪作品中的细节非常精准生动,语言也有特色。例如,写精神病人,一会儿是赵子龙,一会儿变成程咬金,昨天是三打白骨精把老母砍伤,今天又闹着要随岳飞精忠报国;水浒没有眼泪就变成水许;姐妹俩并蒂莲,可莲不开花尽发杈了等等,非常有时代感、大众化。这种幽默和趣味,在李迪作品中是具有文体意义的,离开这些就不是李迪了。
书如其名,读书如听书,这真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