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读后感
我们的一生之中会遇见不计其数的人,我们会与其中一些人成为挚友,并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依赖,就像陶然和爱眉;我们会与其中的一些人彼此伤害,并最终在互相伤害中成长,就像陶然和徐晨;我们会与其中的一些人共享某一度的白昼和黑夜,但心灵依旧错身不识,毫无牵连,就像陶然和亚东、关键、方涛以及每一个陶然为了放松和灵感而挑上的肉体关系对象。在这么多的人之中,遇到错的,遇到对的,都并不稀奇,麻烦的是我遇到了你,从此失眠焦虑,在劫难逃。
一个女性和一个男性发生关系,要么是工具的利用需求,要么是情感寄托的追求,工具千千万万,爱人则大多只有一个,这是多么不幸,又多么幸运。不幸的是始终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疯狂地眷恋上,你根本控制不了你自己,幸运的是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在茫茫人海之中,极少部分人是比较幸运的,那种万种无一,在正确地点,正确时间,寻找到命中注定的奇迹竟然就那么恰好地发生在了他们的身上,大多数人是平淡无奇的,他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遇见所爱,不断漂泊,默默忍耐将就。
但仍如白土珊和徐晨那样永远对下一次充满希望,最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区别于奇迹和普罗大众的人,则多是与不幸为伍。他们的爱人,他们的命中注定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他们无法结束,无法逃脱的劫难,从他们遇见了劫难的那一刻起,就完了,这种完了不在这一刻来临,就在下一刻来临,反正,它总会来,你就等着吧。所以我们可以说在陶然遇见陈天的那一刻起,她完了。
歌德说:克服癖好很困难,若再加上习惯,逐渐逐渐地生根,那么它就不能被克服。陶然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上陈天的,她逃离他,她反抗他,或者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克制他。如果她能一直克制下去,那么也许事情将会有所不同,但是何为劫难呢?那就是你无法避开他,你只能面对他。当陶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克制以奖励陈天的克制,让他得到想要的爱情时,这个20多岁年轻女编剧和40多岁中年男作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正如徐晨所说:当你打破自己的第一个诺言。往后的那些多是已经不能被遵守了。陶然最初只是在每天陈天定时来电的傍晚坐立不安,患得患失,后来,她为接他的电话整天不离开房间,再后来,她在生活中的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变成了等待,最后,陈天死亡了,陶然的劫难还在继续,只因为她的爱覆水难收,无法停止。
现代的女性大多如此,她们独立,她们克制,当然她们也被教导温顺,乖巧和善解人意,有了这两种本可不必完全共存的矛盾,她们的生活越发变成了致命的错误,她们渴望爱情又规避爱情,她们一面在内心之中对世俗不屑一顾,一面却完全不能免俗。她们为之疯狂的爱人死了,她们依旧要学着活下去,光鲜亮丽地活下去,这是现代生活给予她们的劫难,时代给了她们相比以前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求她们所需要面对的忍耐更加繁杂。
爱到深处,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人生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我们都会逐渐老去,开始学会用乐观主义者的态度去向上天祈求所谓的运气,盼望着有那么一点儿用处,我们在岁月中,开始逐渐淡化爱情带给我们的痛苦,坦然地凝望劫难过后,悲观主义开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