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新基础语文教学指导纲要》,拿到这本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也经常拿在手中翻阅和揣摩。书中阐述的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页,总能带给我很多的启发。书中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定位很准确,其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词无人化教师在教学中,更看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执行,容易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水平和需求,以及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课堂中产生的真实问题和积极体验。在小学语文名师送培的培训中,屡次有专家提到语文教学沦为学校最不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试问一门让孩子们感觉没有趣味、没有收获的课程,甚至这门课程根本就没把学生放在眼里,怎么还会有人喜欢呢?小学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我的课堂的一个真实的写照。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先后有人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回归:回归语文教育之本,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立场。书中提到,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三种状态:一是知道要有学生意识,但内心没有确立;二是心里有学生,但是学生被看做受教育者,只是教师教学的接受者和配合者;三是心中有学生,但只是抽象的学生,没有具体的学生,没有具体到年级、班级、个体差异上去
认识学生,没有具体到在某一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过程中,如何把学生作为前提去思考。针对书中的分析,我觉得有的时候这三种状态混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全程向全体学生开放,比如我一般会在导入和拓展部分加入一些开放的环节,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但是有的时候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很多环节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整体的结构意识,要注意单元整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知识形成一种整体的结构意识,学生掌握起来才更加容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上学期我们中年级组关于习作中提示语运用的教研。在听冯丽媛老师的《关于提示语的用法》的习作课时,许校长提到我们三年级的课文中其实有很多关于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片段,可以把这些片段整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提示语位置的不同随之带来的语气、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不同。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回去就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花瓣飘香》等几篇课文的相关片段整理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研究,他们很容易就掌握了提示语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标点符号的变化。我认为这就应该是一种知识整合的方法,这样的整合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叶澜教授多次提到: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教师开放的前提应该是对学生的信任,信任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能够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学会小组交流和团队合作。我也课堂上进行过小组合作,但是有时候会因为时间关系,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小组合作也是流于表面,在小组讨论中好学生替代后进生的现象很明显,我觉得这样的小组合作是没有效率的,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时每个人必须发言;在合作学习字词和初读课文的时候,如果组员有问题,其他人要给予帮助,并且在全班交流的时候由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有了这样的规定以后,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