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安•艾肯说得真好:“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个自己开动脑筋的过程,它也是一个自己播种收获的过程。罗唆到这儿,我也想说说我读《三国演义》的事儿。大概还是在小学吧,我们那时候读得应该是《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因为在记忆中,我和弟弟曾经背着大人把连环画书上的人物剪下来,玩一种当时流行的游戏——打仗,就是用口把剪下来的纸人往前一吹,如果纸人手中的兵器压下去,正好在对方纸人的身上便获胜,对方的纸人也归自己所有。于是,便特别喜欢身体小而手中兵器很长的人物,或许像赵云(赵子龙)这种手中拿一杆长枪的人物便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在这种游戏中,我们认识了《杨家将》《杨家小将》等英雄形象,还有双截棍、流行锤等兵器。后来,通过各种文艺作品,譬如课文、小说、电视连续剧……我首先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简直成了一个神,我心中一直固执地认为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只要诸葛亮一出手,必定能迎刃而解。我还曾经误以为苏东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夸的是诸葛亮,因为看到这句词,我脑子里就出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摇着那把羽扇与鲁肃在舟中谈笑,最后顺利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的形象。偶然,从一本《历史大观园》杂志中得到这样一个讯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感慨后吐血身亡纯属“演义”,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周瑜其实是一个心胸宽广,智谋超群的人。我那时多么得意,因为可以在别人谈及亮与瑜时,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等如今听了易中天的百家讲坛,也看了他的《品三国》后,才明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融入了太多个人观点,并没有完全遵照史实,不过完全不影响他的艺术魅力,至少他让刘关张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我心中诸葛亮由“神”到了“人”,不是离我更近了吗?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人态度同样值得我钦佩。“一知半解”可以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只要你真的把读书当成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够了。
三国演义
更新时间:2025-01-04 23:35:08
叙事
查看更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