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符号

更新时间:2025-01-03 09:49:44 写人

北京的符号北京一考生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漫步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乐飘扬书声朗朗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许,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脉脉书香。岭南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北京的风,和煦而清爽。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荡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漫步风中,不妨同如金风一般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扯起一纸沙燕儿风筝,让它带你在北京晴蓝的天空中飞翔;将风筝老人的匠心独运一同放飞;摇橹昆玉河中,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 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映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能不沉醉? 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西域的雪凄凉,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历史。雪落在元大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上,雪落在铭记兴衰荣辱的汉白玉华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气庄重的首都博物馆上,落在建设中的拥抱世界的奥运场馆鸟巢上。纷纷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右手是未来,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北京人的双手,沉重而又轻盈,而那心间承载的,正是落于我们肩上的千年的责任,是那份作为首都人的责任!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北京的符号北京一考生在世界文化坐标中,每一座城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这些,都为那些城市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符号正在我们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铬印——四合院的窄窄小道,京剧中的一声高腔,故宫里的一砖一瓦……然而,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似乎我们的符号面临着被冲淡、消失的危机。开放的北京,奥运的北京,将如何描画自己的符号呢? 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然后,立交桥、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速度之迅捷,令世人瞠目。然而,一位旅美作家这样写道:“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玻璃大楼,站在家乡的路边,我却分不清这是北京、东京,还是纽约……”或许宏大的紫禁城,零星的四合院还守着我们心中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长安街的古雅早已被国家大剧院的玻璃反射的刺眼光芒破坏殆尽,可以想象有一天,最后的四合院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轰然倒地,而故宫也被更“巨大”的高楼大厦淹没之时,那位作家的话或许就会应验。在王府井步行街的中式大楼中,在“鸟巢”基座美丽的“中国红”中,我能看到北京在努力保护自己的符号,希望这种努力不会被“现代化”的呼声驱散。文化,是北京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是我们更深一层的符号。或许大家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展示,京剧、武术、穿超短裙弹琵琶的女孩……这些,的确是中国的,是北京的,但它更像是一些文化符号的堆砌,不是一种从容的展示,而更像谄媚的逢迎。那时,北京掀起了“北京的文化在何处”的讨论。中关村、金融街象征着北京全新的、现代化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然而,使我们真正傲然屹立世界城市之林的,是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汉唐气象、魏晋风度、老庄的飘逸、孔孟的儒雅,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符号;而京剧、北京话、相声更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希望在2008年的“人文奥运”上,北京能自如地呈现自己的符号。请用心描画我们北京的符号吧!那样,我们才能自信地说:品中华之魂,请到北京;听时代之韵,请到北京!北京的符号北京一考生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经常来我家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也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儿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五岁小破孩。“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说:“卖糖葫芦多幸福啊,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了笑,不语。十五年后,我长成二十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却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前途而奔波,现在的我,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见了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虽然十五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勾画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小破孩。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我一只糖葫芦,说:“提前付你的工资,来,向当年一样,帮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而,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二十岁的青年了……“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 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然后,他独自一个人吆喝开了:冰——糖——葫芦……葫芦——冰——糖……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妈妈……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醇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全世界的友人,都来听听这地道的吆喝、品品这醉人的京韵吧——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北京的符号北京一考生幽静的四合院,院内一棵高大的槐树,那就是北京的符号,我儿时的记忆,如今又重现眼前。曾经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格子,抬起头,也许是那时还太小的缘故吧? 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蔚蓝的,我常常趴在井边仰着头看云彩。这时候奶奶就会走出屋子叫我小心不要掉到井里。井边是我的乐园,一丛丛的草嫩嫩地从青石砖缝顶出来,我常和伙伴们一起趴在那里听各种声音,井水的声音,鸣虫的声音,玲珑悦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奶奶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很高大的槐树,奶奶经常在槐树下支上摇椅,躺在那里或是看书读报,或是午睡。我想躺在摇椅上慢悠悠地入睡一定是很惬意的事,因为我每次都能看见奶奶的脸上露出笑意。现在想想,也许是有我们陪伴她左右吧? 奶奶的五间正房很古朴,如同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一处幽兰。清静的灰色房檐,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清风拂过,风铃叮叮作响,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奶奶的家具全是红木的,木头的香气带给人宁静的安详,古韵古香。奶奶说这座四合院也不知道存在了多久,她说从记事起,她就一直住在这里,她谈到四合院的时候神情安详。我还记得傍晚的时候,关上四合院的红漆大门,仿佛将一天的辛勤繁忙都关在了外面的喧嚣世界中,而四合院里,老少三代人共享天伦,平和惬意。我喜欢在院子里看星星,看玄青的屏障上泛起一点点微黄,那里有搭配出来的最美妙的图案,然后低下头接过奶奶削好的苹果,咬下一大口,嘴里酸酸甜甜,那是最快乐的时刻。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了? 大城市里的喧嚣仿佛淹没了四合院内的宁静,走出四合院的大门,走进纷繁的有着各色霓虹灯的世界,仿佛再尝不到清洌的井水,再听不到虫鸣的公寓中,北京城也随着四合院的拆迁变得越来越焦躁了。然而我又欣慰,宁静祥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会消失,随着北京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合院也在重新兴起。它在城市的一角静静地观望。如同儿时奶奶的笑脸,如同一位长者慈详地守护着年幼的孩童。北京在发展,四合院也在发展。周末经常看见人们一群群地聚集在四合院遍布的街道上,买一杯茶,喝一瓶冷饮。让人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北京城是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共同体。不全忙碌,亦不全安逸。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符号,但我永远相信,四合院是代表北京的最古朴也最清新的符号。

北京的符号

查看更多
标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315729/
上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
写人推荐
热门写人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