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而言,在美国, 陪审团是由一群注册登记的普通人组成的,是完全与司法专业无关的人,甚至无论其性别种族,也不论文化程度素质修养,只要你是当地州的公民,有公益心,无犯罪记录,就可以注册成为陪审团候选人,等待法院随机召唤。在开庭之前,官司的双方要逐一挑选陪审团成员,以保证该人对己方无偏见或敌意。美国人民正是通过这样一群街里街坊的人,其中的很多甚至完全没有法律知识的人来完成对所有案件的审判,获取人间的正义。除了那些巧舌如簧的律师,真正主宰审判结果的,恰正是这些人。
不过,上述是理想主义者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的陪审员确实是街里街坊,也确实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民间的圣人,只是秉承美国一般价值观的普通人。这部电影中的被告方枪械公司财大气粗,使出种种阴损的招数,从陪审团的甄选,到背地里搞黑材料,恐吓陪审团,乃至幻想通过男女主人公控制陪审团,他们贪婪愚蠢的一桩桩行径,自以为高明,却全在主角的料算之中。基恩哈克曼为首的一群细分市场讼棍挖空心思要赢得判决,置对手于死地,机关算尽太聪明,却掉进了别人的陷阱之中。而这个陷阱的***直到影片的结尾处才揭晓。主人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伸张了迟到的正义。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法庭片,而是一部围绕着陪审团制度、游说团体和带有***性质的利益团体的博弈而展开的思考。即便是在美国,司法制度的缺陷也比比皆是,大家把枪口一致对向吸血鬼似的律师们的时候,此片调转枪头,瞄向了伴随着陪审团而起的是是非非,颇为新奇,使人眼前一亮。
实在这个译名不是太正确的。由于影片表现的,恰正是陪审团摆脱利益团体的纠缠,独立自主地做出公正裁判的过程。“失控”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正义战胜***”“良心自我解放”则是主题。陪审团不仅没有失控,反而走上了正轨。
在影片中,除了法庭内的雄辩,最出色的还是幕后挑选陪审团成员的过程。基恩哈克曼在幕后通过微型摄像机观察法庭内所有人,主要是陪审员们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来判定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这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判定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人的任何表情都能通过一系列微妙的动作表现出来,即使他掩躲得很深,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会露出很多破绽。这需要仔细的观察和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才能得出。可以看出,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人的心理状态,确实是很难得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