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年近卫军》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23 01:21:38 选读推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青年近卫军》后感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hllip;&hllip;”《白桦林》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国际歌》也许也有很多人学过吧。

那么,在《青年近卫军》一书中,那些英勇的“青年近卫军”们,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吧,我仔仔细细地点过了书结尾处点到的所有成员的姓名,大概是五十六个,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是以二战背景的书,让我感触颇多。他们那些就如同英雄一般的身姿,瘦弱却高大。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那些德国法西斯的走狗们周旋,一次次地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他们烧毁了职业介绍所,成立了高尔基俱乐部,就像是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人一样,将革命以及那革命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坚信着红军的到来,可是却没有亲眼看到胜利,便永远长眠在了革命的战场上。也许,在这个故事中,背叛与信任,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有英雄,必然就会有叛徒,懦夫。

说实话,本人并不喜欢以二战作为背景的故事,但是《青年近卫军》并不同别的书一样,别的书总是围绕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题材,父亲说,如果一本书可以作为经典,那么必定有一种不同的,可以吸引人的东西。在《青年近卫军》中就可以找到,那是一种新的东西,一本好的小说,并不需要太多华丽去修饰主角,在《青年近卫军》中,那些从容、勇敢的年轻人,都是一个鲜明的形象,都是真正的主角,跃然纸上。“女演员”刘巴、奥列格、邬丽雅、谢尔萨,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那瘦削却不屈服与暴力的抗争,如同镜子,映出了反叛者的丑陋与渺小。他们其实可以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可是背叛的影子,懦弱的声音,在队伍中盘旋。

当读到舒尔迦被刀从身体中穿过,却尽力地站直了身子,跳进了坑中,大声地铭唱起《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们&hllip;&hllip;”的时候,真的很想哭。舒尔迦被福明背叛,成为了俘虏,最后从容就义,还高昂的唱着《国际歌》的情景,让人难忘,周围人的应和,让人突然想要掉下泪来,这是在最后一刻,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呐喊,从容地淡定,还有这一种作为英雄的情怀。

当谢尔萨烧掉了职业介绍所,那配着的火光漫天的插图中,那奋力奔跑的身影,那大快人心的镜头,让人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也忍不住咒骂,法西斯,快从这个国家滚出去。那一刻,是希望苏联可以获胜,然后可以解放,还他们原来天地,给他们自由的家园。

“啊,我亲爱的女友&hllip;&hllip;站起来吧,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战胜敌人,你还可以像在五一节一样欢笑&hllip;&hllip;”那练习簿上,写着的诗句,那个大男孩羞涩地说,我还没有写完。《青年近卫军》少量的穿插了纯洁的友谊与爱情,还有至死不渝的夫妻关系,在那个时代都显得尤其珍贵。那个镇上的人们都是爱着自己的祖国,可以看出,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

最后的审讯,让人看不下去,被斩掉右手,让其坐在烧红的铁板上,还有被斩掉左脚等等,身体上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却哼都不哼一声,最令我震撼的是,一幅配画的插图:满山遍野的白色十字架斜插在草地上,最前面的那一个白色十字架上,飘舞着的是一条鲜艳的黄色围巾,那副唯美的画面,似乎宣誓着近卫军们最后的话语:共和国万岁。

这些人是群英雄,法捷耶夫笔下的这群英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那些大义凛然,愿为国献身的精神,也许是这么本书留下来的原因。这是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完全结合赞誉了英雄的事迹的史诗,让人不禁湿润眼眶。

不禁又想哼唱,哼唱着祭奠,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与生命,长眠在战场上,那片白桦林深处&hllip;&hllip;

常州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一:翼隐风醒

查看更多
标签: 云海 日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423360/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