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个人呱呱落地,他必定会和文字有无限牵连。爱的柔语、恨的痛斥,或是平淡从容的对话。而书本是文字的集结,是无数对话和情绪的交织。而我,必定是需要它无微不至的陪伴的。
记得在2、3岁时,总是精力旺盛的样子,多半到了十点也睡不下,闹腾得夜半家里也难以安宁。妈妈只好给我讲起故事,哄我安睡。妈妈嗓音轻柔,最喜念些浪漫、飘散着异域风情的日本童话。从桃太郎的故事中,我体验着勇气与童话的异想天开;从孤鸿留影中感知到命运深切的哀伤与无奈。年幼的我沉浸在故事里,任性与无知被慢慢磨去,竟生了一丝认真思考的沉静。妈妈生动的讲述在我记忆之中勾勒出了丰富流畅的书页,任我时时可以翻阅。
真正独立念书是小学二三年级时,尤为深刻的是《海的女儿》。读完最感动的不是海的女儿愿为王子化成泡沫的痴心,而是人鱼姐姐们为了救她甘愿剪下美丽的长发。这种无私、血浓于水的亲情,甚至比人鱼在刀尖上起舞更震撼人心。
四年级时一位姐姐在生日之时送了我一本《简·爱》,我方才与世界文学巨著初次接触。虽阅读能力尚是浅薄,但却实实在在地感悟到《简·爱》之中深厚的文学魅力。简·爱的坚强和不屈,她的严于律己,却又反叛世俗的精神,深深印于我的心中,让我时时自省和深思。
从此,我读了很多外国名著。从《红与黑》中,体察到上流社会的伪善和丑恶,从于连对奢靡贪婪的上流社会鄙视反叛到顺从的这一过程中,观察到他挣扎、纠结、却又本质良善的内心;从《诺桑觉寺》中,品味了奥斯丁简洁而又辛辣的笔触,窥视到人性的贪婪和虚荣,并且学会对忠贞善良的人报以赞扬;从村上春树的小说和随笔中,又寻到内心最深处的寂寞与无措,学会一种淡然处之的坚强方式。
后来,在遍尝如百花丛的外国名著后,内心真正的欢喜却被中国或含蓄婉转、或雄壮磅礴的古典诗词深深吸引,感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细细咀嚼,更是满口溢香。
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读懂诗人一腔豪情。
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读懂屈原对君王、祖国的赤子忠心。
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读懂沉醉不知归路的无穷意趣。
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读懂李后主的亡国之怨。
书香长伴,此生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