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作文1
斟一杯香茗,翻开一本诗集,在那些美妙诗句中与古人漫步,交谈,我便顿觉,古人与我们不远。当我走进诗歌的海洋,我便喜欢上了他,一个生性豪放的他——苏轼!他伫立在江畔,对着滔滔江水,他感叹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奈;他带着千骑卷平冈,高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妻子死亡十年时,他叹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是我见过最凄凉的他,他流着泪,对着妻子的灵位倾诉自己思念,以往豪迈的姿态全无,汉子也有情。
我喜欢苏轼,喜欢这样豪放而又重情义的他。当我走进诗歌的海洋,我便喜欢上了他,一个在政坛上失意,在生活上又放荡不羁的他——李白!他明明因失意而“举杯消愁”,却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他安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自己的遭遇并不灰心;因生性豪放浪漫,他充满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爱喝酒,因此人们叫他“诗仙太白”,酒后的他,面对星空,他说“威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他重情义,看到汪伦为他送行,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喜欢这样豪放不羁却又对朋友重感情,对生活充满浪漫的李白。当我走进了诗歌的海洋,我便喜欢上了他,一个著名女词人,一个也幸福过而孤独的她——李清照!在宋朝南移时,一向柔情的她也豪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一生凄凉,连朋友的女儿都对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一怔,想到:真是“才”害了我吗?她多愁善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样一个身世较好,知书达理的女子,本应该有人好好爱她,可她的一生,却无比凄凉,让人不免产生同情。我喜欢这样多愁善感,孤独而倔强的李清照。
与古人同游给了我很多启迪。岳飞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激发我珍惜时间;孔子则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教导我要谦虚好学。在与古人的交谈中我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感受到了雪景的美妙;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体会到西北大漠的风情。
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与古人同游,学习,与他们一同品味诗词,我才发现,古人不远。
我喜欢作文2
家里,我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弟弟的关心;在学校,我有老师的关心和照顾,爱我的同学,还有最懂我的心的付煜瑶,也是我的知己。
她长着一张圆圆的小脸,一双浓黑的眉毛下边长着一双水灵灵大眼睛,鼻子低低的,长着一张小巧玲珑、可爱的嘴巴,非常能说会道,很会逗人开心,一笑起来会露出两个小酒窝,里面装满了欢乐,让人感到温暖。为什么说它是我的知己,看了下面的事你就明白了。我上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班主人选我当值周生,我尽心尽力的去当,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得很认真,把自己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刚开始这几天过得挺顺利,可眼看就剩下最后两天了,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脚又疼了起来,但我又坚持了一天,最后一天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跟马老师说,可能马老师以为这一点小毛病不会牵扯到我当值周生的工作的,也就没换。付煜瑶和我一起值周,以为他最懂我的心,我也只和她说我的心里话。付瑶煜见我这样,就去和马老师商量。
而许晴却倒我这来打小报告来了、编了一个谎(这也是事情过后才知道的)说付瑶煜在马老师那说我坏话,马老师听了还说以后干什么事也不用我了。因为徐晴是我信任的好朋友,我也就相信了徐晴的话,听完我很伤心,因为马老师不信任我了,不再用我了,我非常气愤地说了一句话:“付瑶煜怎么能这样做呢!”说完就跑走了,我自己躲在无人的角落偷偷流泪,因此我们两人之间闹别扭,不在一起玩了。时候我心里感到不安,心想:付煜瑶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我想问付煜瑶,但没好意思开口,也没和他沟通。就这样子过了一个星期,等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一,付煜瑶往我手里塞了一封信,我看完以后才知道许晴欺骗了我,更加欺骗了我们两人之间的友谊。那封信里有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付煜瑶在心里说:胡艺娜,你要骂就就骂我吧,不管别人的事。
那封信我带现在还保留着,它不仅是我们友谊的见证,还是我谨防上当的警钟。事后我们的友谊更加深了,无坚不摧。这就是我的知己——付煜瑶。
我喜欢作文3
穿越厚重的历史,走过曲折的流年,在泛黄的书页中,我遇到了她——几百年前那个酷爱读书的女子,在那嶙峋而立的天一阁旁。
她在徘徊,在迷茫,在哀叹……虽不知她的名字,我却感受到了她那颗执著的跳踏的心……她虔诚的祈祷终究无法穿越天一阁厚厚的墙壁,她渴求的目光也无法融化一把把冰冷的锁,她的青春、她的柔情、她的渴望都无法使那一扇朱红的大门打开。她只能徘徊在寂寞的青石小路上,一次又一次,可是,这又能怎样呢。江南迷蒙的细雨沾湿了她的衣襟,落红铺满了青石小径,覆盖了青石上绿绿的苔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她轻轻地拾起一瓣残花:花已落,仍然如此明媚鲜艳。是什么使花儿如此悲壮如此凄美地从枝头飘落?它怀着怎样的心境?是迷惘?是失落?还是遗憾?花儿无言,只是优雅地轻盈地飘落,飘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她的叹息是那么无力,在空气中弥散,没留下一丝痕迹。
叹息可消散,往事却无法如烟似云般消逝,她忆起了曾经。当初,太守送来了丰厚的聘礼,少年献上了殷切的盛情,父母一遍遍地述说太守之权倾朝野,媒妁一遍遍地述说少年之倜傥风流,可她低头不语,双眉紧锁。最终,父母只好同意她嫁入那个爱书成癖的范氏家族。她的双眉舒展了,她的眼眸闪亮了,她的笑靥明媚了。她将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她将于“天一阁”千百万藏书中消永日,她将与那饱读诗书的范家少爷执手偕老!我看到了她的满意,她的快乐,她的幸福……然而,她生命的春天并没有随着她的出嫁而来临。范家森严的防范措施,使她无法踏进天一阁一步;范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规,更是使她无法触及到任何一本书籍。她闪亮的眼眸黯淡了,她明媚的笑靥消失了。我看到了她的失落,她的悲伤,她的后悔……日子一天一天地流逝。
她只能徘徊在那离天一阁最近的寂寞的青石小路上,一次又一次。她只能仰头望一望夕阳余辉中天一阁紧闭的户牖,一次又一次。她只能闻一闻从朱红的户牖的缝隙散逸的芸草的余香,一次又一次。穿过尘封的岁月,在那本《风雨天一阁》中,我看到了几百年前那个酷爱读书的女子无比忧郁无比哀怨无比无奈的眼神……她离我不远,真的,不远。我似乎触碰到了她的内心。在泛黄的书页中,我与那个爱书的女子相遇,她的名字,并不重要。她的执着,她的书香之气,在感动着每一个人……
我喜欢作文4
每个人,人生中都会有自己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比如:《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而我最喜欢的则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为创作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细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书中所塑造的大量血肉丰满、风采各异的人物也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从贾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到宫中做女史去,到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从林黛玉,因母患病身亡,到,父令其去京城外祖母家长住。从“贾宝玉初会林黛玉”,到“中举遁空门”。从薛宝钗, “比通灵宝玉识金锁”,到“错演金玉姻缘”等。处处演绎着喜怒无常,举目皆是诗情画意。
《红楼梦》中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字字句句好似美轮美奂的水晶玲珑塔,写功细腻而不似蜜,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也能让人细嚼细尝。一个字有时也能代表一个很大的意思。就算你没有了解作者花的心血,从中也能猜出一二。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俩人互相互爱,而儿女姻缘自己和他〔她〕不能做主。从这可以看出封建末世的儿女姻缘是由父母做主,像“柔迎春误嫁山中狼”, “娇小姐伤心悲远嫁”……封建末世儿女姻缘有父母做主,未必不是好事,但也未必是好事。如果俩人难舍难分,或许会离家;或许会双双殉情,那时,父母后悔也来不及了;或许还会……总之封建末世儿女姻缘应由儿女双方互相看上。如果是这样,如花似玉的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也不会有这样的悲惨或悲伤的结局了;英俊潇洒的贾宝玉也不会出家当和尚了。林黛玉是怎么去了的?是被贾母等一些人,活生生的气死了的贾母等一些人,明知贾林俩人相爱,却把两人分开了,插个薛宝钗进来。
《红楼梦》字里行间,都是作者曹雪芹的血,像“贾宝玉试才大观园”时所吟的诗、春节时所制的灯谜、结社时所吟的诗和闲暇时所写的诗等,如果作者曹雪芹没有丰富的知识和见多识广,怎能写出这么多的:雅字、雅词、雅句,雅诗?
我喜欢作文5
谈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胸襟广阔仁义之志的刘皇叔,想起巧舌如簧,智慧超群,为蜀汉大业,赴汤蹈火的孔明先生,想到气宇轩昂,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正气凛然、艺高勇猛的莽张飞;想起无恶不作、笑里藏刀、恶名招著的曹孟德;想起老奸巨猾、作恶多端、假仁假义的孙权。
其中,诸葛孔明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还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吴蜀之合力共谋大业;又以“苦肉计”火烧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区区小计费尽心思,孔明之谋略,岂是管仲乐毅能及乎?当读到“诸葛亮三气周瑜”时我为孔明的智谋而拍手称快。
也为周瑜心胸狭窄而气绝身亡感到深深的惋惜。我想我们做人应不能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更不能瞧不起别人,如若想方设法去陷害他人,自己终会尝到恶果。“为将者,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再看看我们,我们生在幸福的年代,没有战火的喧嚣,没有艰苦的条件,有先进的仪器,有浩瀚的图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读书呢?
孔明一生是短暂的,他鞠躬尽瘁,蚝尽心血,效犬马之劳,为蜀汉大业奉献了多少力量。可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就“大汉丞相归天”了。想到这里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唉,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顾身体虚弱,为蜀汉日夜操劳,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我们也应像他学习,我们虽然没有像孔明先生那样的头脑,但也应效仿古人,好好学习,不然我们又怎么对得起英雄呢?多么难得的一位丞相啊!我愿立诸葛武侯之志,为国为民尽全部力量,振兴中华!
我喜欢作文6
我为什么喜欢写作,为什么?我很早就想问这个问题,我无数遍的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为什么。
为什么喜欢写作?
还不能说为什么,只是自己看到笔就像在贫困是的救济粮,想在干渴时的矿泉水,我对写作的感觉就是这样,不过自己看看,自己想想,这挺夸张的。可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也许文字就要这样的吸引力,一点点地诱导我,指导我。它实在太了解我了,导致我离开它就像离开了我知心的朋友,背叛了自己的快乐,最后郁闷死了。(不过这么说,好像把自己变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为什么喜欢写作?
还不能说为什么,只是自己在课间休息时仰望天空就想到我那美好的梦,看见流水就想到我写出的童话。(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学校变成了著名风景区了)想着想着,则一发不可收拾,那辽阔的想象力,让我穿梭远古于未来,此时的我只有选择。。。。。。写作,让我一点一滴真实的,个性的。。。。。。那些心情与思想封印在纸之中。可以让我一边成长,一边回望着我的过去。。。
为什么喜欢写作?
还不能说为什么,只是自己觉得我文章里的字可以带给我很多东西,可以抒发此时此刻的情感,可以让快乐,可以使我满足。只要自己收到一个小小的灵感就惊天动地,它开始与我的思想膨胀,越来越多,最后我只能将着惊天动地的灵感记录在纸上,此时我选择了写作!
为什么喜欢写作?
还不能说为什么,只是自己在感动时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得到快乐时我将它写下来,当自己发现心中有了疑惑、忧愁、启迪……时把它们都封锁在纸上。写作,就像我的一位密友,倾听着我的喜怒哀乐。
为什么喜欢写作?
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自己在写作当中,能够说出平时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在我的作文当中,记录了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想法。写下来的东西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能够与朋友分享,再诚实的分析自己。
为什么喜欢写作?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到底为什么?我是那么地热爱写作,喜欢写作,可我喜欢的一切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我前年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或许要郁闷而死。我现在的也无法说清楚为什么,写作,你是那么神秘,却有让人痴迷。。。。。。。。现在的我能说清楚的是,我就是喜欢写作。或许这种喜欢不需要为什么的。只要自己拥有那份感觉,那份写作的感觉,永远丢不掉,就足够了。
我喜欢作文7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就是绝美的佳作。它们无不是脍炙人口的,直入人心的。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选择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与闲逸的隐居之旅。就这般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窒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自食其力,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大自然,体会田园生活。没有大悲大怨,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这不正是他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不然怎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朴素自然、情感真挚的清新艺术风格的飘然于世?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就算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隐士。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
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样的人从古至今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自然。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