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一):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姥姥说:那时姥姥的家很穷,住的是小土屋,最怕的是下雨。一到下雨天就漏风、漏雨,还经常进水,不时的有大风还把屋顶的茅草给吹落下几把。遇到雨水大的时候,有的村民家的土屋还被冲垮过,人们苦不堪言。后来,小土屋变成了砖瓦房了,下雨也不再漏雨了,而且比土屋结实多了。可还是有问题,砖屋好是好,可室内的光线、通风都不太好,而且还潮湿,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口袋里的钱更多了,于是一些砖屋都“下岗”了,很多的村民都盖起了小洋楼了,这洋楼又干净,又漂亮,房屋的质量可好啦,人们再也不用为住房而发愁啦!
姥姥又说:那时家乡的路可算是个大难题了,没有什么大路,条条的小路上到处是黄土,人走在上面稍微快一点都会溅起黄土来;偶尔有拖拉机经过,还会掀起一阵小“沙尘暴”。晴天的时候还好,遇到下雨天,真成了搅拌机里的混凝土了,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两只鞋子都成了泥鞋了。人们都盼望有条好一点的路,可是那时候太穷了,哪有钱去修路啊。后来,人们的日子好过一点了,家乡终于有了石子路了。这石子路可比黄土路好多了,走上去再也不会扬尘了。可是石子有棱有角,有时候会把自行车的车胎给扎破,给出行带来很多的不方便。现在政府有钱了,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家乡的路也来了个大翻身,一条条石子路摇身一变,变成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宽阔、平坦、洁净,人和车走在上面四平八稳。
姥姥还说:那时农村用的是土灶,做饭时烟熏火燎的,做完饭还得将草灰扒出来,即不干净又不卫生,有时还会呛得人直流眼泪。后来,土灶变成了煤球炉,这火炉比土灶强多了,一根烟囱通到屋外,再也不怕烟熏了。可是用煤球炉做饭做菜太慢了,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现在家家户户都换上燃气灶和电磁炉了,烧饭做菜,又香又快,还特别干净。
家乡变了,港城变了,一切都变了……看着日新月异的乡村,我真为家乡的飞速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我坚信,家乡港城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二):
家乡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原本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我们家乡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人们的生活习惯却还是那样,喜欢乱丢垃圾,使环境严重污染。原来美丽的平头岩上树木葱郁,绿草茂盛,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到平头岩上去开展各种活动,吃了的食品、剩下的垃圾,全都丢在山上,原来美丽的平头岩渐渐变成了“垃圾山”,而且垃圾种类繁多,要什么垃圾有什么垃圾;在平头岩旁边有一个半环山的湖,以前湖水清澈美丽,走在湖边,清水倒影,湖里的鱼也不时的向你问好打招呼,可后来许多人向湖里倒垃圾,清澈的水湖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湖”,当你行走在小湖边,恶臭便一阵阵的向你迎面扑来;沱江河流水库的上游,人们不断的往河里倾倒垃圾,垃圾随着河水一直漂到水库,被水库大坝扣在了上面,时间久了,水库的水面上也建起了一坐结实的塑料袋“浮桥”;在居民区附近堆着的垃圾山,散发着大股的恶臭,这可成了成千上万的蚊虫的乐园,居民们深受其害。一但大风一吹,满天飞舞着塑料袋,又形成了一个“空中垃圾园”。
后来,人们逐渐明白了,再这样光破坏,不保护环境,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这种“垃圾园”里,所以,我们申请了“创建文明城市”,以申请文明城市为契机,全民参与了环境治理,原来的垃圾道通过人们的清扫变成了清洁大道,河里,水库里的垃圾也被人们用网子打捞干净了,,山上的垃圾被捡干净了,墙上、电线杆上的“狗皮膏药”也被刮干净了,“收获”的垃圾则被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了焚化或填埋处理,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乱仍垃圾了,我们的家乡恢复了以前美丽的面貌,评上了“文明城市”。
现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思越来越强,街道旁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箱,在山上、在河边都立有禁止仍垃圾的标志。我们的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丽,再也看不见“垃圾满天”的情景了。
我们的家乡的环境从山清水秀到被污染又恢复到山清水秀,希望家乡的人们明白,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使我们的家乡更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三):
“啊,可真漂亮呀!”徇声看去,一群小朋友成群结队地参观陵水的体育馆。而发出由衷的感叹!回首往昔,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路全部是泥路和土路,坑坑洼洼的可谓是羊肠小道。在那里,留下过我或轻或重或深或浅的脚印染。可现在不同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如今的大马路,几辆大卡车并排开也不觉得拥挤!一路的花香树香弥漫着陵水的上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俗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我的家乡也有条小河,命名为陵河。这条河连接大海,虽然没有长江、黄河那么雄伟壮观的气势。但是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时钻出水面,有时钻入水底,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玩捉迷藏,无忧无虑,快乐的玩耍。河里的石头更是千奇百怪,圆的像球,扁的像瓜子。
一年四季,这里都有一群群的鸟儿在小河上飞来飞去,时而喳--喳唱着它们美妙动听的歌曲,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钻进水中去捕捉鱼儿。这一切都给我的家乡带来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光如此,陵水的夜市也别具风格。每到夏天的夜晚,吃完晚饭,人们总会出去散散步。那么大家一般都会到"好吃市”去走走。其实"好吃市”就是指定的几条小街,这里没有车辆从中穿过,人们可以放心的购物。你可以在这里品尝到你喜欢的食物,像串串、小笼包、冷饮等等。你也能购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包包,还有各式各样的装饰品等。即使你不想买东西,当你走入夜市中,你也会感到一种祥和的气氛。直到夜深人静,车辆渐少,你才会意识到天色已晚,该回家了。整个街道由喧哗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
短短的十年时光,我们自治县区就有这么美丽、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正朝着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快速前进。我相信再过几年,陵水就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城市。
家乡的变化真大!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四):
历史就像赛跑。向前看,可以树立前进的目标;向后看,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人生在世,我们回首过去,找寻经验,站在现在,我们紧握航标,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自古就有“国家富则家富”之说,这里我要说的是“县强则家富”!
独山位于贵州省南部,南与广西接壤,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被称为“贵州南大门”和“西南门户”,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18个乡镇,34。44万人口。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被称为“花灯艺术之乡”。
1978年,开革开放的春风拂进了黔贵大地,独山也随之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农、商业日渐蓬勃发展,交通、信息、物流快速畅通,每天仅从独山汽车客运站进出的车辆约有500余辆、过境或跑境内货运车辆也有10000辆以上,独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贵州南大门”。
勤劳、坚强的独山人民肩负起重振县城的大任,跟着党的步伐,克服连续不断的困难,独山建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999年,独山被国家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这标志着我县的文化、经济蹬上了新的台阶,喊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口号,独山人民踏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进,今天的独山俨然已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强县。
传承着古老而文明的文化,莫友芝父子等人先后得名,古老的花灯艺术越发光芒四溢,有“中国最佳素菜”之称的盐酸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科技的发展冲击着独山的工业发展,招商引资,我们开发了世界最大的铁合金基地——麻尾铁合金基地。
在这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必然,加强公园建设也必在其中,翠泉公园、国瑰公园、影山草堂相继建成,更多的游客涌向这里,爱上这里,独山城的经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果拥有现在,我们更应该相信未来!古语有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甘落后的我们都应该把握每一个创造的机会,让花灯艺术之乡成为贵州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让花灯之歌唱响世界,让独山文化传承更远!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五):
“燕燕,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我眼前浮现出家乡过去的画面:矮矮小小的土坯房,个子高的人要低着头才可以进到屋子里;没有电灯,只能用一些蜡烛来照明,微弱的烛火忽暗忽明,看任何东西都是黄晕色,模糊极了,再美的东西通过烛光也欣赏不出它的美丽;没有柏油马路,只有弯弯曲曲的泥路。晴天还好一些,一下雨,小路就会被行人踩的高洼不平,遇到坑深的地方就像进入了沼泽地一样,想拔出你的脚丫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车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才发现,家乡早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以前那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大明亮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整洁宽阔的院落成排成行。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房子建得很大很大,墙壁刷得雪白雪白,家具也是崭新的……多美呀!真是粉装玉砌、银装素裹,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他们再也不用土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来到外面散步,看见远处的那些村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了,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耕地。耕地时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曲曲赞美家乡的交响乐!
啊!家乡真的变了!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电脑都有了……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两个妇女在聊天,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不久的将来,家乡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六):
模糊的记忆里,依稀泛着那纯真的小时侯,记得那时,我常依偎在姥姥和妈妈的怀里,听她们讲榆次那过去的事情。
听姥姥讲,六十年代饥饿史吃的是榆叶野菜黑豆叶,草籽儿还能顶面吃,现在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鱼鸭;七十年代通往家乡的羊肠小道布满在人们的视线里,雨天,坑坑洼洼的路面使人一踏过就溅起水花;陈旧低矮的房屋,穿着灰衣的危房,零散地矗立在路旁,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沧桑的铁皮活动房;八十年代人们的通讯仍不方便,只能通过邮递,要几天才能送到,速度很慢;人们文化普遍不高,日夜只追求温饱,只满足于物质性的生活,新衣新物都成为奢侈的“年货”。
听妈妈讲,刚工作时,工资只有120多元,而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已涨了25倍;大家都骑自行车上班,要40多分钟才能到单位,现在,开着私家车,只需10分钟就可以到单位了。以前,我们家住五十多平米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储藏室,只有一台电视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看书大多到图书馆去借。而现在呢,即使要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只需发个电子邮件或视频,短短几秒钟,立刻就能收到了,在那时,很多现在再频繁不过的词汇也成了幻想,现在呢,我们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四十五平方米,家里已有两台电脑,每人都有手机,藏书已达百本,很少出去借书了。
家乡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
家乡在大步大步地朝前迈进着。
现在,城市到处是绿化带,空气溢满清香。街道两旁柳丝摇曳,新松吐翠,绿草生辉,百花竟艳;街道上有金碧辉煌的首饰店,有生机勃勃的花鸟鱼店,有货物琳琅满目的超市,有五花八门的精品店……政府将道路加宽、铺平,将旧的路灯拆除,换上新的路灯,那些危楼、陈旧的低矮楼房如今被错落有秩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连喷泉、广场、大型广告牌这些以前人们想都没想过的设施、建筑也像雨后春笋直往上冒。手机、电视、电脑、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一到晚上,又是一番动人景象,街道灯光星辰,满街月色楼影,犹如天上的街市,有似水下的龙宫,人们就象生活在仙竟里一般。
家乡变了,像我们古老的民族一样,越变越年轻;像人们的生活一样,越变越美好!
是的,变了,变的真快,就像我们这些贪长的娃娃,一天一个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