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一年的中秋节来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姥姥家,大姨夫、二姨夫全家也来了。妈妈和姥姥做了一桌美味的饭菜,大家边吃饭边看中秋晚会,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吃完了晚饭,爸爸提议去赏月,大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来到了楼下的广场上,发现今晚的月亮又圆又亮,好似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又像一个完好无缺的玉盘,美丽极了!仔细一看,月亮上面还有一团阴影,好似是一棵树,它应该是桂树吧?嫦娥和玉兔会不会在那乘凉呢?
“每逢佳节倍思亲。”爸爸仰望着天上的月亮,说道。我想,此时的爸爸是否正在思念远方的爷爷奶奶呢?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祝愿远方的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中秋节快乐!
第二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们又可以赏月,又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月饼。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欢聚一堂,那时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白玉盘。在月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桌子上摆放着好多好吃的水果:有红宝石那样的石榴,有紫莹莹的葡萄,有又甜又酸的苹果,还有甜甜的西瓜……
很久很久以前月饼也叫胡饼,据说有一年唐太宗和他的爱妃杨贵妃一起赏月,突然杨贵妃抬头一看觉得胡饼这个名字太难听了,就把胡饼这个名字改成月饼了。月饼有豆沙味,有凤梨味,有香芋味,还有莲蓉味……但是我最喜欢吃巧克力味的月饼。
啊!这真是一个难忘的中秋夜呀!
第三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中秋的来历:一种是中秋与秋收有关,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拜祭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祭土地神报告丰收。大谢神的护佑。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庆祝丰收。另一种解释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即祭拜月神。
习俗;吃月饼 祭月赏月 钱塘观潮 赏月猜谜 佳对 燃灯 舞火龙 玩兔爷 求爱 乞月照月求子 窃瓜祈子 吃田螺 吃芋头 食耦合子 饮桂花酒
第四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今天是十月六日中秋节。,我爸爸开着车,带着我和弟弟等一道去建湖爷爷家吃团圆饭。
到了爷爷家天也晚了,只见大妈准备了好多的烟花。我们姐弟三人看到有烟花都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抢着要放。这时,只见大伯阻止了我们,他说由我来放,你们只管看,因为你们还小,这不安全。不一会儿,我们看到的烟花有冲上天空的,有站在地上的,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好看极了。
我们家刚放完,就看到四面八方,家家户户都放起了烟花。看完了烟花,爷爷就带我们全家去"鱼米之乡"饭店吃晚饭,爷爷叫我们每人点一道菜,我觉得最好吃的是牛肉豆腐羹。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真是好开心啊!
第五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月饼吗?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哈哈,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之一——中秋节。
中国人把中秋节又叫团圆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记得去年中秋节,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回乡下的老家。晚上,我们陪爷爷奶奶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一轮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温柔的月光,在这深蓝色的天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月亮非常顽皮,一会儿躲到云层里跟跟小星星们玩捉迷藏,一会儿又露出圆圆的笑脸。妈妈告诉我:在月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和陪伴仙子的玉兔。中秋节不但月圆,而且还可以和亲人一起团聚。我真喜欢中秋节!
第六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家乡的中秋节我们的家乡很重视中秋节,每当中秋节来临之时,人们总是提前准备做月饼,买西瓜,还有的人们在杀鸡,宰羊可热闹了!
人们把做好的月饼互相送给亲戚朋友们品尝,中秋节的晚上,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人们把月饼和水果都摆在桌子上,家人围在桌子旁边,一边赏月,一边吃着丰盛的食物,一副团圆和气的景象!
第七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今天又是月圆之夜,天上那散发这寒意的大玉盘,把深蓝色的天空装饰得无可挑剔,旁边的星星又像是在点缀大玉盘,美的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你有仔细观察吗?
我想,你应该有吧到了晚上,月亮害羞的盖着层层面纱,渐渐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我仔细得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人们用圆圆的桌子摆成了一块正方形的月饼,月饼上还有许多的小点点,像是在装饰月饼的小饰品,一块块大月饼旁边还有一些小蚂蚁,那些小蚂蚁似乎在搬运大月饼上的小饰品。
然而,那些小蚂蚁就是——人散发着还以的大月亮在夜空上游走,似乎在查看每户人家的情况,月亮没走每户人家的门前,似乎在休息,又像在等待人们的祭拜。
第八篇:中秋节200字作文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