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作文(一):
星期二的下午,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阿爹接我回家。我穿好雨披,坐在电动车后座上。突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暴风助着雨势,疯狂地翻滚怒号,似乎要用那铁豆一般的雨点把一切都击碎、冲毁。就在这时,我的帽子被风吹掉,眼睛也睁不开了,唉呀,黄豆大的雨点打在我的头上、脸上,真疼啊!我焦急地想:快点到家!快点到家!
终于到家了,我也成了“落汤鸡”啦!阿婆看到我头发全潮了,浑身冻得瑟瑟发抖,赶紧把我拉过去,拿起电吹风就对着我吹起来。阿婆说:“怎么样?好些了吗?”而我连打了两个喷嚏。 这时,妈妈回来了,一看我这样,马上说:“我来给你煮姜汤!”我想:姜汤有什么用?喝了还不是浑身发冷。只见妈妈把生姜、葱白、红糖放在一起煮了起来。过了5分钟,她对我说:“可以过来喝了。”我跑过去,看到了一碗棕色的汤,尝了一口,说:“怎么这么辣?我不喝!”妈妈笑着对我说:“喝吧!这汤很管用呢!”我艰难地把一碗姜汤喝了下去,咦?全身暖烘烘的,身子好像在起火。过了一会儿,竟真的不冷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问妈妈,妈妈找了一本百科全书给我看。我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生姜、葱白、红糖加水熬成的姜汤可以驱寒取暖,病人喝完后身体就会感觉暖暖的。生姜不是菜吗?怎么能当药呢?我继续往下看。
哦,原来在我国中医理论中,有“医食同源”的说法,意思是食物可以药用,药物也可以食用。生姜、葱白性辛温,能解表散寒,在淋雨、冒雪受风寒后,喝一碗用生姜、葱白、红糖加水熬成的姜汤能解风寒、预防感冒。我在书中还看到蜂蜜可以止痛、解毒、润燥;丝瓜可以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像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啊,我懂得了:我们平时的食物不仅能供给我们营养,还有治病的作用。从喝姜汤这件事,我还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很奇妙的,这些事都在等待着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
我的发现作文(二):
这连续几天下来,我一直在读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的东西。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是摩擦力? 据这本书上说:摩擦力是两个表面的物体相互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广义的物体在液体中也受到摩擦力。作为介于摩擦力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用来描述阻碍进展的力量。摩擦力是相互摩擦的物体有关,因此物理学中对摩擦力所做出的描述不一般化,也不想对其他那么精确。 说道这里,我突然想到了3月份的一件事,那一次,上课铃刚打完,姚老师就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场‘拔书比赛’吧,谁能把两本一页一页夹在一起的书拔开,谁就能获得班上的‘超级大力士’的称号!”话音刚落,同学们叫了起来。老师把两本一页一页夹在一起的书拿了出来,又笑着说:“下面,让我们班力气最大的武宇皓和潘辛杰来小试牛刀一下!”只见,武宇皓得意洋洋地说:“哼,着吗容易,我用一点点力气就能把他们分开!”潘辛杰也不以为然地说:“避三还没开始呢,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呢,你别太得意了,你别太得意忘形了!”激烈的拔书比赛开始了,武宇皓和潘辛杰双手拿着书脊,开始拔了起来。同学们大声叫了起来:“加油,加油。”有的同学按耐不住了,跳了起来。过了几分钟,还是把不开,只听见“哗”的一声,大家都以为书分开了。
原来,是潘辛杰把包书皮给扒下来了。姚老师大喊:“来全班同学都来吧!”只见,同学们把讲台挤得水泄不通,同学都用尽了全力,但最终都没有把书分开。同学们都垂头丧气的回到位置上。疑惑的问:“这是怎嘛回事,我们全班同学多没有把他们分开,难道是老师用胶水把书粘起来了?”姚老师把书一页一页的分开来,然后笑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摩擦力,他可以把两种物体表面摩擦而产生的力。”哦,我们恍然大悟。 这本书教给了我许多道理,就如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我们应该多看书,遇到难题就去查找一些关于科学的资料,这样的话我们的知识就越来越广泛了。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知道的更多了,懂得得更多了。
我的发现作文(三):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太热了,妈妈特地买了一大袋子绿豆回家,说是给我煮绿豆汤,喝了好解暑。
第一次煮绿豆汤,妈妈正好休息在家。我在做作业。一小锅绿豆汤在锅里煮了一个多小时还没“烂”。结果,那天晚饭就只喝了一点清清的“绿豆水”。晚饭后又接着煮了好半天,第二天早上才喝上香喷喷的“绿豆汤”。我这才知道,煮绿豆汤这么难!
第二次煮绿豆汤的时候,妈妈把绿豆洗好放进锅里,打开电磁炉,然后说是要出去有点事,让我看着锅,怕水煮沸腾后溢出来。我只好在旁边看着了。
过了一会,锅沿就冒出了热气。我心想,哎,今天这么会这么快哪?这下好了,说不定一会就能煮熟了,那我可就省事了。我高兴地转身抓起饭桌上玻璃果盘里的山楂球站在炉子边边吃边看着。
这时,房间里的电话响了,是同学打来的,约我出去玩。我一听,心里就乐了。急忙掀开锅盖,拿起饭勺捞起绿豆,放进碗里吹着热气一试:“哎呀,怎么还是硬邦邦的呀?怎么冒了老半天的热气就是不烂哪?”我心里开始发急了。“绿豆汤不烧好,我就不能和同学出去玩,烦死了!”我边想着边顺手把手里剩下的几颗山楂球“杀气”般地扔进绿豆汤锅里。撅起嘴巴泄气地坐在一边生闷气。
这时,同学的电话又来了。我心烦燥地走向炉台,相关闭电源不煮了。可到跟前一看,——咦,绿豆全开花了!“奇怪了,刚才还硬梆梆的哪,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全烂了?绿豆也懂得我不高兴了?哈哈,这下好了,我能出去玩啦!”我用小勺子盛了一点出来喝,啊!真好喝啊,而且绿豆十分的软。
我急忙关上电源,锁上门见同学去了。
晚上等妈妈回来后,我问妈妈怎么一回事,妈妈说:“山楂和绿豆放在一起煮,绿豆就容易煮烂了。因为山楂是酸性的,和绿豆放在一起煮,能够帮助绿豆分解。而且绿豆汤比没放山楂前的味道更好喝。”
奥,原来是这样的。
我心里着高兴。我帮妈妈干家务,还无意中有了一个一个新发现:煮绿豆汤放山楂,山楂烂得快,汤也更好喝。
我的发现作文(四):
夜,很静,只有霓虹灯在屋外闪烁。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汽车刺耳的喇叭声。现在人们都向往城市,向往那里的繁华和热闹,我却偏爱恬淡宁静的乡村,那寂静的田野,袅袅炊烟,小桥流水,阵阵蝉鸣,一切都是那么美。
虽然乡村离我们的距离很远,但是只要有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山村的美,宁静的美。我发现,静静的秋天观赏银杏树落叶的时候很美;素雅的窗帘飘起来的时候很美;独自望着烛光时很美;自个儿看着茶叶在沸腾的水中慢慢泡开的时候很美。这一切因为有一种平和安宁的意境所以展现出很美很美的神韵。那飘落的叶,就像翩跹的素蝶;那满天的星斗,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摇曳的烛光给人以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那茶,衔着暮春的最后一抹绿意,浸泡在往日的杯中,绽放那一缕清香。
这一切,难道不是美的吗?什么是真正的静?是一位屡遭挫折的老人谈着自己的遭遇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什么是真正的美?是那圣洁的紫罗兰迎着清早的露珠绽放,“盛享人生清凉”的时刻。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安静的姿态是最美的。你看,蹲坐在云冈石窟的大佛,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他们都是平和、宁静、恬淡、纯真的,像一幅静止的风景画。一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就宛如一壶沸水被泡成了茶,此时的心不是招摇的枝条,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也似旧屋墙角的那坛老酒,寂静,寂寞,但是扯开泥封,却散发着挥之不去醉人的香甜。那是用岁月,用静默酿造的香甜啊。
搬一把椅子到阳台去观看满天的星斗,能体会到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感怀着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冰清玉洁,体味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虽是万籁俱寂却又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静的感觉难道不美吗?静的世界是很美的……
我的发现作文(五):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灌木丛和高大的树木。这里是我小时候的乐园。夏天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来玩“藏猫猫”。游戏的乐趣是无穷的。但那时我就发现,这里树与树之间常挂着一张张薄薄的、银白色的网。有时一些小虫掉到网上,便被粘住,无论怎样挣扎,再也飞不了了!这时就有黑色的蜘蛛慢慢地爬过来,从容地把小虫吃掉。这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网是怎么织成的呢?它又是用什么织的呢?比线细得多,但不是线。再说,就算是线,蜘蛛又从哪拿来这么多线呢?我天真地认为:一定是蜘蛛偷了许多许多很细的丝,用它们来织网。
大了以后,我没有时间再玩了,但我仍常常想起小时的疑问。有时放学回来或买菜回来,我便到小山上走一圈,想看看有没有蜘蛛织网。可是,丧气得很,一连几次,不是什么都没有,就是只有织好的网。“我一定要看看蜘蛛怎样织网。”我这样想,因此暇时仍经常到山上去。“有志者事竟成!”一天,我又到山上去,在山顶上,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正在两棵树间来回爬。我急忙悄悄地拨开树丛,走过去,在离那两棵树不远的地方站住,静静地看着。只见那蜘蛛从一棵树上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根长度足以到达对面的长丝,于是这些丝就顺风飘呀飘,好像几丝透明的带子飘在空中,然后,它时刻用脚去触触蛛丝的固着点。忽然,它发现一根丝拉不动了,这根丝已经缠在对面的树上,“天索”架成了。像房子的栋梁一样,它在这条定作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再粘几条丝,把它弄成一条粗“缆”。接着又在这条粗“缆”下方,平行地架设第二条“缆索”。蜘蛛爬来爬去,网就在这两条“缆索”上架起来了。我高兴极了,我终于搞清了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可是,蜘蛛网的长丝又是从哪来的呢?我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只好求教于书本了。我回到家里,找出《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蜘蛛肚子末端有几对“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纺织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丝相像,刚流出来时还是一种发粘的“胶水”,当它一接触空气,马上就变硬而成为丝了。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再看看小时对蜘蛛丝来历的猜想,真是又荒唐,又可笑。多么有趣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神秘的世界。不是吗,连蜘蛛这样的小虫也有奇巧机关呢!
我的发现作文(六):
礼拜天我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我向爷爷奶奶问过好后,就被乡村的家禽六畜的啼叫声诱得撒腿跑开。
当我来到奶奶家的鸡棚,一只只芦花鸡正悠闲地在鸡棚里散步啄食,面对陌生的我的到来,它们毫不畏惧,几只大公鸡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扇动翅膀,伸长脖子,悠扬地打起一声声长鸣——喔,喔!……突然,我发现一只芦花鸡,在不停地用爪刨地时,竟然搜寻到一小摊小石子,它啄了一两粒小石子,随即仰首吞了下肚,而后,呼朋引友似的“咯咯”地唤来其他芦花鸡,一群鸡像偶遇一顿大餐,争先恐后抢吃起小石子来,直看得我两眼发呆。等我回过神来,眼前的小石子堆被芦花鸡们吞食得颗粒不剩,鸡吃了小石子,一定性命难保,一时我埋怨自己,没有立即阻止鸡吞食小石子。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随即我急匆匆地向奶奶汇报:“奶奶,大事不好!您家的芦花鸡吃了许多小石子,不用多久,它们一定会因消化不掉而死的!”奶奶见我汗涔涔地向她汇报鸡吃石子的“险情”,笑得合不拢嘴,连忙安慰我:“小孙子呀!鸡吃小石子,不碍事!你放心,鸡保证一只也不会死!”我将信将疑,和奶奶争辩:“奶奶,鸡吃了小石子,不死也会生胃病!您想呀,石子在鸡肚里肯定不会消化掉,这么坚硬的石子进入肚里,不伤坏了胃吗?!”
奶奶见我一时仍疑惑不解,她一边找来一只塑料袋,一边耐心地给我讲解,小孙子呀,你知道嘛,鸡是没有牙齿的,它们吞食一些五谷杂粮下肚,靠什么消化呀?就是靠吞食这些小石子和螺螺壳等这些硬东西下肚帮助消化。奶奶说着,把塑料袋装了点水,随即又在水中加了一些稻子,而后掺杂一些小石子,准备好这一切,奶奶指着塑料袋,告诉我,这只塑料袋就好比鸡的胃,随着鸡走动,胃中的石子就和稻子打磨起来,时间一长,稻子碎了,营养就被鸡吸收了,石子最后随着粪便排出……
奶奶用最简单的方法给我讲解鸡吃石子的常识,简明易懂,晚上,我找来《十万个为什么》一查看,书中所讲解的和奶奶表演的原始质朴的实验,同出一辙。
临回城前,我看着仍“咯咯”欢的芦花鸡,我由衷地发出感叹:看来,生活处处有学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细致的心!
我的发现作文(七):
我特别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虫子,小时候,我曾还立志要当一名昆虫学家。 在我们家里楼前,有一块空地,那里是我门小孩子的天堂,我最喜欢夏天和秋天的空地,因为那时,院子里的小虫子最多,空地里就更不用说了,在那时,我玩的最高兴。在玩中,我也有许多的发现。 小时候,我听说过一首名字叫《蜗牛和黄鹂鸟》的歌,在那首歌中,我知道了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家伙,可事实上,他怕得并不慢,当你把一只已经出壳的蜗牛放到一个地方,经过几分钟再去看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那只蜗牛不在原来的地方,它在离那里很远的地方爬。蜗牛爱睡觉,在它睡觉时,会用一层黏液把壳封堵住。蜗牛爱妻白菜等蔬菜,是大害虫。 我也很文喜欢观察这个蜘蛛,一开始,我一直一微笑的爬行蜘蛛不会结网,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蜘蛛网,我打死了一只苍蝇,把苍蝇放到了蜘蛛网上,一开始,什么动静也没有。后来,我又发现他的小眼睛在洞里望了几圈,确定没有危险了,就一个箭步冲上去,把猎物狠狠地捉住,一下子就拖回洞里。
蚱蜢是最常见的了,一到秋天,我就拿着小瓶子去捉,三叫驴是那些蚂蚱中,最厉害的了,因为三叫驴好斗,爱吃肉,飞的远,而且十分高,一跳,就能跳好远,它那对钳子般的的大牙,一下子就能把对手的头咬断,甚至给对手开膛破肚。有一次,我看见三叫驴和螳螂打,他用它那强有力的吼叫用力一蹬,正好打中螳螂,螳螂一下子就晕倒了,三叫驴在跳过去,把螳螂的肚子咬开,吃掉了。蛐蛐虽然也有和三叫驴一样的牙,一样的腿,一样的几根毛,不同出就是三叫驴瘦,翅膀长,而蛐蛐却胖,翅膀短,自然没有那么灵活,所以,三叫驴经常会吃到蛐蛐。 螳螂也很常见,两把长刀一下子高能给动物动手术,他还会有自己的大刀把蜘蛛网挑开,被蜘蛛网捉住后之后,他用大刀把蜘蛛网切开了 ,然后,一下子逃走了,蜘蛛刚一过来,就发现网破了,只好,又织起了网,螳螂很爱吃蚱蜢,只要一看到蚱蜢就会俯冲过去,一下子就把他吃掉了,螳螂先用自己的前爪,把食物夹住,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秋天到了,螳螂开始交配了,交配后,母螳螂会吃掉公螳螂,螳螂立卵时,会先吐出一种牙膏过几个小时后,牙膏就会凝固,并且自动成形,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螳螂卵。
我在看昆虫中有许多新发现,知道许多新知识,又得到了 许多快乐,从而,我会更加热爱昆虫,指爱我们生活的大自然。